念弥陀颂(其一)

万人同志念弥陀,众力相成愿力多。

一朵莲开亲见佛,方知净土胜娑婆。

形式: 偈颂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念弥陀颂(其一)》由宋代僧人释怀深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念佛修行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首句“万人同志念弥陀”,描绘了众多信徒共同念佛的情景,强调了集体修行的力量与重要性。这里的“弥陀”指的是阿弥陀佛,是佛教净土宗信仰中的主要对象之一,象征着慈悲与救赎。这一句不仅展现了佛教徒们对佛法的虔诚追求,也体现了群体力量在精神追求中的作用。

次句“众力相成愿力多”,进一步阐述了集体行动与个人愿望相结合所产生的强大效果。在佛教中,个人的愿望和努力需要与他人的支持和集体的智慧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或实现更宏大的目标。这句诗强调了合作与共进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通过集体的努力,个人的愿望能够得到放大和强化。

第三句“一朵莲开亲见佛”,形象地描绘了一朵莲花绽放的景象,并以此象征着修行者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得以亲见佛祖,体验到佛法的真谛。莲花在佛教中常被看作是纯净、吉祥和觉悟的象征,这一句诗通过莲花的绽放,寓意修行者在经历了种种考验和磨砺之后,终于达到了心灵的觉醒和升华,亲证了佛性的存在。

最后一句“方知净土胜娑婆”,点明了修行的目的和意义。在佛教中,“净土”代表了一个远离苦难、充满祥和与幸福的理想世界,而“娑婆”则是指现实世界的苦难与不完美。这句话意味着只有通过修行,人们才能认识到净土的美好,从而超越现实世界的种种痛苦与局限,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佛教徒对于修行、合作、觉悟以及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展现了佛教文化中对精神提升和心灵净化的重视。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念弥陀颂(其二)

树林水鸟各宣扬,宝网金台尽道场。

会得钟鸣并鼓响,弥陀触处现毫光。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念弥陀颂(其三)

鬓发看看染雪霜,心猿意马尚颠狂。

一朝掩目空归去,始信泥犁岁月长。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念弥陀颂(其四)

业报差殊事不同,劳生何地出樊笼。

欲知自性弥陀佛,在汝朝昏一念中。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念弥陀颂(其五)

众生苦海业坑深,不信因缘久溺沉。

闻得叉声方念佛,始知妻子老婆心。

形式: 偈颂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