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乾明进和尚舍利赞

李广射虎,石为之穿。耿恭祝井,涸为之泉。

忠孝所致,如响答焉。公亦何为,饥餐困眠。

人初莫测,公岂自言。戏为火浴,朽者明鲜。

舍利粲粲,玉碎珠圆。乃至所养,盖其云全。

天全之妙,非粗不传。如春在花,如意在弦。

嗤嗤横目,气凌云天。死未及寒,化为腥膻。

矧投于火,不作腥烟。安有万手,收此精坚。

维德之一,堙所拳拳。死生之大,卒莫能迁。

公初设心,唯此是专。不祈人知,人趋如川。

终必有验,理之固然。我作赞词,丰碑以镌。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名为《郴州乾明进和尚舍利赞》。诗中通过一系列的典故和比喻,赞美了郴州乾明进和尚的高尚品德与非凡成就。

首先,诗中提到“李广射虎,石为之穿”,借用了汉代名将李广的故事,象征着乾明进和尚的忠诚与勇敢;“耿恭祝井,涸为之泉”则引用了东汉名将耿恭的传说,表达了对乾明进和尚的敬仰之情。这些典故共同描绘了一幅英雄形象,强调了乾明进和尚的忠诚与英勇。

接着,“公亦何为,饥餐困眠”一句,看似简单地描述了和尚的生活状态,实则蕴含深意。这里通过“饥餐困眠”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乾明进和尚的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品质。同时,“人初莫测,公岂自言”则进一步强调了乾明进和尚的神秘与超凡脱俗。

“戏为火浴,朽者明鲜”这一句,运用了火浴的比喻,象征着乾明进和尚通过修行,使自己原本暗淡的生命焕发出新的光彩。而“舍利粲粲,玉碎珠圆”则是对乾明进和尚死后留下的舍利子的赞美,这些舍利子如同珍珠般璀璨,象征着他的功德与智慧。

最后,“乃至所养,盖其云全”表明了乾明进和尚不仅在生前致力于修行,死后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的精神与智慧得以流传后世。“天全之妙,非粗不传”则表达了对乾明进和尚高深佛法的赞叹,认为只有通过精深的修行才能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对乾明进和尚事迹的赞美,以及对其高尚品德和非凡成就的颂扬,展现了佛教中对于修行、智慧、品德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乾明进和尚的深深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南岳弥陀和尚赞

与之食则食,与之衣则衣。

无衣衣木叶,无食食土泥。

为人汲樵牧,仅存骨与皮。

其道不可致,天子南向师。

出家有如子,我亦著伽梨。

形式:

宣律师赞

此毗尼藏,三世完坚。愿王手封,款识具全。

死生之烈,不能变迁。何以至之,正知则然。

何人逸想,以笔墨传。跏趺俯视,颓然深渊。

天神护持,弟子敬虔。我拜稽首,泪滴九泉。

法道凌夷,障云盖缠。乃于是时,瞻此释天。

形式: 押[先]韵

嵩禅师赞

欧阳之学,师宗于世。其徒喧阗,攻我以喙。

童首儒林,气索力屈。公于是时,粹然一出。

天纵之辩,武库纵横。璜玑捍我,如护目睛。

义如串肉,理如析薪。一时名誉,耸动缙绅。

世尊举身,毛孔俱笑。如公语言,笔下皆妙。

六物不坏,未易致诘。岂其践履,明验之力。

宗教之衰,河坏山摧。冠巾缁衲,其寒如灰。

拂拭尘翳,见冰雪容。拜起而喟,涕落无从。

形式:

云庵和尚赞三首(其一)

于自住境,见与见缘。如梦能所,如蜜中边。

帷具正眼,入此三昧。如妙莲华,出缘生海。

祖师活意,如来密机。成就众生,如鹍鹏飞。

使其自化,不由他悟。秀出丛林,光于佛祖。

趋灭陕右,诞生江南。暗中五色,天下云庵。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