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的画面,通过对比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自然变化的感慨。首句“腊日常年暖尚遥”表明往年腊月(农历十二月,即冬季)仍旧是温暖的,但今年却大不相同,“今年腊日冻全消”显示了异常的寒冷,连续几年的积雪都已融化。
接下来的“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则写出了雪融后草木复苏的情景。诗人细致地观察到雪水浸透了陵园(古代帝王墓地),而原野上的小草也得以生长。此外,“漏泄春光有柳条”更添一笔,柳树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曳,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至于“纵酒欲谋良夜醉,仍家初散紫宸朝”,则是诗人表达了想要借助美酒来忘却世事烦恼的愿望。“良夜”指的是值得享受的良辰美景,而“仍家初散紫宸朝”则意味着皇宫中的早晨雾气已经散去,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最后两句,“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诗人通过对日用品的描写,如同古代贵族使用的口红和面粉,以及精致的化妆用具来赞美皇家恩泽的广泛与深远。这里的“翠管银罂”形容的是精美的化妆工具,而“九霄”则是对天空的一种美称,象征着高远和辽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悟以及对皇恩浩荡的赞颂。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高斋常见野,愁坐更临门。
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水昏。
葭萌氐种迥,左担犬戎存。
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
摇落巫山暮,寒江东北流。
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长怀报明主,卧病复高秋。
上客回空骑,佳人满近船。
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
玉袖凌风并,金壶隐浪偏。
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