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襄阳咏史(其二十)凤林》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诗句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
首句“天宝诗人去却回”,以“天宝”二字点出历史背景,暗指唐代天宝年间,借以表达对古代文人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去却回”三字则描绘了诗人离开尘世,又仿佛重返人间的超脱意境,寓意深远。
次句“果曾北阙上书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曾经在政治舞台上活跃的身影,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参与国家治理、谏言献策的肯定与赞美。北阙,古代皇宫的北门,常用来象征朝廷或权力中心,此处暗示诗人有过入仕的经历。
后两句“若为耆旧无新语,明主何尝弃不才”,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感慨。前一句“若为耆旧无新语”意为即使是最年长的智者,也应不断有新的见解和思想,体现了对知识创新与持续进步的重视。后一句“明主何尝弃不才”则表达了对贤明君主的期待,即无论才能如何,只要能贡献智慧,就不应被忽视或抛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人形象的描绘与历史情境的再现,表达了对知识创新、人才价值以及理想政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情回顾与对未来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