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咏史(其二十)凤林

天宝诗人去却回,果曾北阙上书来。

若为耆旧无新语,明主何尝弃不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襄阳咏史(其二十)凤林》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诗句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

首句“天宝诗人去却回”,以“天宝”二字点出历史背景,暗指唐代天宝年间,借以表达对古代文人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去却回”三字则描绘了诗人离开尘世,又仿佛重返人间的超脱意境,寓意深远。

次句“果曾北阙上书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曾经在政治舞台上活跃的身影,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参与国家治理、谏言献策的肯定与赞美。北阙,古代皇宫的北门,常用来象征朝廷或权力中心,此处暗示诗人有过入仕的经历。

后两句“若为耆旧无新语,明主何尝弃不才”,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感慨。前一句“若为耆旧无新语”意为即使是最年长的智者,也应不断有新的见解和思想,体现了对知识创新与持续进步的重视。后一句“明主何尝弃不才”则表达了对贤明君主的期待,即无论才能如何,只要能贡献智慧,就不应被忽视或抛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人形象的描绘与历史情境的再现,表达了对知识创新、人才价值以及理想政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情回顾与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襄阳咏史(其二十一)斩蛟渚

久愤江于投水俗,近忧泉室泣珠人。

到头不是池中物,血溅惊波剑有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襄阳咏史(其二十二)夫人城

见说韩门素识兵,故知西北势先倾。

未应有子如豚犬,何在夫人自筑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襄阳咏史(其二十三)诫虎碑

未除不必烦周处,欲刺何须待卞庄。

入市如羊听命去,至今无害到襄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襄阳咏史(其二十四)杜甫故里

不知故隐几时离,天宝年閒处处诗。

过客不须寻世谱,万山山下看沈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