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叹

戊午七月阴气寒,重云低湿天漫漫。

高檐流泻下檐溢,旅人愁绝居人冤。

市井滂沱岂足计,老农涕泣犹辛酸。

两年巨川舟楫乱,田莱风过生微澜。

会稽涌溢鉴湖水,黄岩移徙陶家山。

积骸荒沟如敝屣,馀生骨立皮肤乾。

秋来黄云蔽满野,瘦妻弱稚期朝餐。

谁知造化不可料,恩加鱼鳖嬉禾田。

日光弗睹动逾月,瓦鸣昼夜愁珊珊。

安得长梯扫氛翳,云汉万里清光还。

腐儒抚事泥灾变,频搔白首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游九言的《秋雨叹》描绘了秋季阴雨连绵的景象,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民生疾苦。诗中通过“戊午七月阴气寒”、“重云低湿天漫漫”等句,展现了浓厚的秋雨氛围,给人以压抑之感。旅人和居者都因雨水过多而陷入困境,“旅人愁绝居人冤”,表达了人们的无奈和悲愤。

诗人关注到市井小民的艰难,“市井滂沱岂足计”,老农更是涕泣辛酸,反映了农民因洪水冲毁庄稼的困苦。“两年巨川舟楫乱”进一步强调了灾害的持续性。诗人借“会稽涌溢鉴湖水,黄岩移徙陶家山”描绘了水患的严重程度,以及人们生活的破败。

“积骸荒沟如敝屣,馀生骨立皮肤乾”形象地刻画了灾民的凄惨境况,秋雨又加重了他们的饥饿,“秋来黄云蔽满野,瘦妻弱稚期朝餐”。诗人感叹大自然的无情与造化的不可预料,同时揭示了鱼鳖得以在稻田中嬉戏,而人类却饱受苦难的不公。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日光弗睹动逾月,瓦鸣昼夜愁珊珊”,期盼能扫除乌云,重现晴朗,然而自己身为“腐儒”,只能徒然叹息,无能为力。“频搔白首空??”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无力感。

总的来说,《秋雨叹》是一首富有同情心的咏史诗,通过对秋雨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公正的呼唤。

收录诗词(31)

游九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九思。早年从学张栻,以祖荫入仕,曾举江西漕司进士第一。历古田尉,江川绿事参军,沿海制司干官。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监文思院上界。后入张栻广西、江陵帅幕,以不附时相罢。宁宗庆元年(1196),起为江东抚干,调全椒令,以不便养亲丐祠。开禧初,辟为淮西安抚司机宜文字,又以不附韩侂胄罢。有语录诗文集,已佚,后人辑为《默斋遗稿》二卷。事见《永乐大典》卷八八四三引《建安志》

  • 字:诚之
  • 号:默斋
  • 籍贯:建阳(今属福建)
  • 生卒年:1142-1206

相关古诗词

读法华经示巽上人

上上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汝师释迦文,深欲警群痴。

有如优昙花,可玩不可持。

瑶车驾大武,火宅鸣狐狸。

中道息化城,宝坊须竟跻。

将令脱尘网,诱设华多辞。

吾事不须尔,父子相恬嬉。

常行存日用,妙处参天倪。

一性本昭彻,春台自熙熙。

汝亦有父母,弃去他人依。

免怀报何日,敬养终无时。

先灵为馁鬼,由汝身披缁。

如云识此心,有生皆秉彝。

谓升兜率天,无路谁能知。

试于清夜阑,回首诵吾诗。

形式: 古风

读道书作六首(其一)

岩居秉贞操,所慕在玄虚。

清夜眠斋宇,终朝观道书。

形忘气自冲,性达理不馀。

于道虽未庶,已超名迹拘。

至乐在襟怀,山水非所娱。

寄语狂驰子,营营竟焉如。

形式: 古风

遇雨

一雨摧时节,微凉暑气通。

天青云澹薄,山迥日空濛。

听讼多馀暇,韦编足细穷。

却惭为宦拙,閒处得秋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沁园春.五十五自述

五十五年,满簪华发,俨然遂良。

又何曾戚戚,荜门圭窦,何曾汲汲,玉带金章。

困后高眠,饥来饱□,老矣狂夫老更狂。

空回首,叹世间名利,傀儡开场。幸临晚节安康。

又两日、三秋催肃霜。

叹生朝亦是,贺宾踵至,龙钟矍铄,何足称觞。

喜对诸贤,笑谈世事,相会亲朋醉玉觞。

谁如我,素乐天知命,不事侯王。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