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寄怀云姊,叠前韵

红熟樱桃,青舒蕉叶,几回空盼归船。

飞絮飞花,送春又是今年。

云天凝望情何限,倚东风、消瘦谁怜。

遍天涯,草色依依,青接寒烟。

锦鳞卅六愁难寄,怅云迷湖树,路隔晴川。

弹泪清波,随潮流到伊边。

疏灯摇晕纱窗冷,忆前宵、听雨难眠。

问此时、回首家乡,那更闻鹃。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这首《高阳台·寄怀云姊,叠前韵》由清代诗人屈蕙纕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红熟樱桃,青舒蕉叶”,开篇即以鲜艳的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樱桃红熟,象征着美好与成熟;蕉叶青绿,代表着生机与希望。然而,这样的美景却无法唤起归家的船只,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期盼。

“飞絮飞花,送春又是今年”,春去春来,时光荏苒,年复一年的春天,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循环。飞絮与飞花,既是春日的象征,也是离别的预兆,它们的飘零,暗示着主人公与友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云天凝望情何限,倚东风、消瘦谁怜”,主人公站在云天之下,凝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东风吹过,不仅带来了温暖,也带来了对友人的深深眷恋。然而,在这无尽的思念之中,又有谁能理解并怜悯这份深情呢?

“锦鳞卅六愁难寄,怅云迷湖树,路隔晴川”,锦鳞,指的是鱼,这里借指书信或消息。主人公想要通过书信传达自己的思念,却难以寄出,心中的愁绪如同无法穿越的湖树与晴川,阻隔了与友人的联系。这种无奈与失落,让人感同身受。

“弹泪清波,随潮流到伊边”,主人公在清波之上弹泪,泪水随着流水流向远方,仿佛是她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这一场景充满了浪漫与哀愁,让人感受到情感的深度与广度。

“疏灯摇晕纱窗冷,忆前宵、听雨难眠”,夜晚的灯光摇曳,纱窗外的寒冷与内心的孤独交织在一起。回忆起前夜的雨声,让主人公难以入眠,进一步加深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问此时、回首家乡,那更闻鹃”,在这样的时刻,主人公不禁回想起家乡,而家乡的声音——杜鹃的啼鸣,更是加重了她的思乡之情。杜鹃的啼叫,往往与离愁别绪相关联,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表达了主人公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物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与对家乡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抒情佳作。

收录诗词(40)

屈蕙纕(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阳台.秋柳。三叠前韵

脉脉含秋,依依锁梦,春游记拂兰船。

只解牵愁,何曾绾得华年。

关山笛里西风冷,便纤腰、瘦尽谁怜。

袅情丝,亭短亭长,一抹荒烟。

天涯凝望斜阳远,但平芜接影,淡霭笼川。

纤手攀条,旧痕犹认堤边。

栖鸦流水添萧瑟,唤柔魂、欲起还眠。

更能消,几度春归,几度听鹃。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金缕曲.送外

碧草迷南浦,望天涯、暮云重叠,乱山无数。

去去烟波今更远,梦影犹迷前路。

惟愿取、情深无阻。一点灵犀相照处。

寄鱼函、密密休迟误。多少恨,向谁诉。

绿阴容易闲庭暮。掩帘栊、低回脉脉,瑶琴愁抚。

遥想星轺催早发,遮断瘴云腥雾。

更烈日、当空如火。暑雨寒风关塞隔。

愿君身、眠食须调护。惜金缕,寄情愫。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寄外叠前韵

帆影沉云浦,倚妆楼、几回凝望,邮程愁数。

欲织锦机传远思,万转千回心路。

待寄与、湘波又阻。却为垂杨偏碍目。

致锦鳞、屡被秋潮误。心抑郁,几曾诉。

岁华荏苒行将暮。听霜天、乌啼午夜,玉徽慵抚。

无限伤心无限恨,赢得断魂迷雾。

只冷对、幽窗灯火。故里梅花君念否。

受霜欺、雪压凭谁护。又何处,达离愫。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寄外三叠前韵

送别仍南浦。黯消魂、春波渺渺,飞花无数。

绿遍天涯芳草色,迷却来时旧路。

空凝睇、关河修阻。云水千重山万叠。

便模糊、梦影寻还误。情脉脉,敢轻诉。

药阑红瘦春光暮。倚东风、玉杯谁赏,绮琴谁抚。

闲煞窗前青玉案,静掩碧纱如雾。

重爇取、博山炉火。密绪缠绵缄尺楮。

押银泥、小印重重护。拈旧韵,写幽愫。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