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介子推主张隐居避世,却在山火中被焚身亡。
全国同悼寒食节,只为纪念这一个人。
深深的冤屈无需再提,他的高尚事迹古今无人能比。
他的魂魄化为山河之气,犹如风雷般震撼天地。
榆柳之火虽已熄灭,但人们的哀怨和怀念却如龙蛇新生。
可叹晋文公虽曾称霸,却辜负了这位忠诚的大臣。

注释

子推:指介子推,春秋时期的晋国贤臣。
避世:避开世俗,隐居不仕。
山火:指晋文公为逼出介子推而放的山火。
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寒食:寒食节,古代节日,通常在清明前一天,禁火纪念介子推。
峻迹:高尚的品行和事迹。
御宇:统治天下。
光烟:指山火的烟雾。
怨曲:表达哀怨的歌曲或诗词。
文公: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霸:称霸,形容在诸侯中的强大地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忠诚的臣子为了避世而隐居山中,但最终却在山火中殉身的情景。全诗充满了悲壮和苍凉,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忠臣深深的同情与哀悼。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这两句突出了忠臣的孤独与悲剧,虽身处遥远之地,但其精神却关注着天下大势,感同身受,为一个人的冤屈而忧虑千年。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这两句则强调了忠臣的冤屈难以申诉,所行之路孤独且险峻,在历史长河中几乎找不到与他相似的先例。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这里的“魂魄”指忠臣的灵魂,与自然界融为一体,展示了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风雷御宇神”则形象地表达了忠臣即使身死,但其精神依旧如同风雨雷霆一般,震撼人心。

"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 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情怀。古木凋零,往事如烟,一切皆成过眼云烟。而“怨曲”则暗示了忠臣之死并非偶然,而是历史恩怨交织下的结果。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这位忠诚之臣的哀悼。文公可能指的是统治者,他们往昔对忠臣的信任与重用,使得忠臣即便身死也无怨无悔。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更透露出对忠诚、孤独和历史悲剧深刻的理解。

收录诗词(30)

卢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张均员外

公门世绪昌,才子冠裴王。

出自平津邸,还为吏部郎。

神仙馀气色,列宿动辉光。

夜直南宫静,朝趋北禁长。

时人归水镜,明主赐衣裳。

翰苑飞鹦鹉,天池待凤凰。

承欢畴日顾,未纪后时伤。

去去图南远,微才幸不忘。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庆会未几归汶上小弟幼妹尤嗟其别兼赋是诗三首(其一)

谢病始告归,依然入桑梓。

家人皆伫立,相候衡门里。

畴类皆长年,成人旧童子。

上堂家庆毕,愿与亲姻迩。

论旧或馀悲,思存且相喜。

田园转芜没,但有寒泉水。

衰柳日萧条,秋光清邑里。

入门乍如客,休骑非便止。

中饮顾王程,离忧从此始。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庆会未几归汶上小弟幼妹尤嗟其别兼赋是诗三首(其二)

两妹日长成,双鬟将及人。

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

念昔别时小,未知疏与亲。

今来识离恨,掩泪方殷勤。

形式: 古风

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庆会未几归汶上小弟幼妹尤嗟其别兼赋是诗三首(其三)

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

同居虽渐惯,见人犹默默。

宛作越人言,殊乡甘水食。

别此最为难,泪尽有馀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