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画船游,明月路,古历亭虚,面面朱栏护。

百顷明湖三万户,如此良宵,一点渔灯度。

棹开时,香过处,说道周遭,荷叶青无数。

却被芦花全阁住,泛遍湖湾,不见些儿露。

形式: 词牌: 苏幕遮

鉴赏

这首《苏幕遮》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夜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夜晚的湖面、船只、明月、亭台、荷花与芦苇等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首先,“画船游,明月路”,开篇即以“画船”点明了水上活动的主体,同时“明月路”则暗示了时间背景为夜晚,月光洒在水面上,形成一条明亮的道路,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

接着,“古历亭虚,面面朱栏护”,描述了湖边的亭子,虽然空无一人,但四周的红色栏杆却显得格外醒目,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庄重感。

“百顷明湖三万户”,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湖面的广阔和居住在此的人口众多,暗示了这里是一个繁华之地,但夜晚的宁静却让人感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平和。

“如此良宵,一点渔灯度”,在这样的美好夜晚,仅有一盏渔灯划破寂静,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棹开时,香过处”,当船桨轻轻划开水面,空气中弥漫着荷花的香气,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感官体验,也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最后,“说道周遭,荷叶青无数。却被芦花全阁住,泛遍湖湾,不见些儿露”,荷叶与芦花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力,又通过“不见些儿露”的描述,强调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想象空间。

综上所述,《苏幕遮》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江南夜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醉蓬莱

向空濛无际,一片江山,舻声难住。

漂泊何为,与年光来去。

去国心情,送人滋味,记销魂何处。

对此茫茫,最无聊赖,一园秋树。

我似垂杨,管人离别,不堪回忆,潇湘如许。

乍醒三眠,又身随飞絮。

鬓上尘堆,襟边酒晕,叹朱颜非故。

我欲无言,仗他哀雁,替人分诉。

形式: 词牌: 醉蓬莱

摸鱼儿十五首(其一)

洒秋风泪痕几许,酿成酸楚如此。

哀猿啼到三声后,不管征人欲死。

吾与尔,分万斛,闲愁歌泣将焉止。

青春去矣,问何者销忧,只应无语,相对夕阳里。

情一往,滟滟溶溶难比,恰似一江春水。

无端风雨豪端出,哀怨声盈天地。

知音几,个我辈,伤心不但钟情耳。

呜呜谁倚,当付与双姑,玉箫相和,低唱过彭蠡。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十五首(其二)

看斯人嵚嵜历落,不应寂寞如此。

我为壮夫君白首,相见紫薇花底。

三年矣、但诉说,平生大抵劳薪耳。

故乡千里,到月白风清,酒阑灯灺,梦断一竿水。

风涛阔,几许躁鳞赪尾,浮沉毕竟何止。

烟波着个忘机叟,鸥鹭同生怜喜。

鱼不饵、想得失,抛空老作天随子。

凭谁呼起,把两鬓风尘,卅年心事,都共钓编委。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十五首(其三)

挂秋旻布帆无恙,何堪相送南浦。

鲤鱼风起人归也,吹动一城砧杵。

津头鼓、报水宿,邮签红到青枫树。

画中延伫,问拍拍凫鹥,船艄可肯,添我捉鱼舻。

思往事,会把江山闲数,孤篷听遍寒雨。

而今尚作临渊羡,敢与樵兄为伍。

心自语、且暂借,渔蓑笑学灯前舞。

芦花深处,坐辞淀湖边,输他征雁,共汝宿平楚。

形式: 词牌: 摸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