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莱

向空濛无际,一片江山,舻声难住。

漂泊何为,与年光来去。

去国心情,送人滋味,记销魂何处。

对此茫茫,最无聊赖,一园秋树。

我似垂杨,管人离别,不堪回忆,潇湘如许。

乍醒三眠,又身随飞絮。

鬓上尘堆,襟边酒晕,叹朱颜非故。

我欲无言,仗他哀雁,替人分诉。

形式: 词牌: 醉蓬莱

鉴赏

这首《醉蓬莱》是清代诗人蒋士铨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开篇“向空濛无际,一片江山,舻声难住”,以辽阔的江面和难以停歇的船行之声起笔,营造出一种广阔而略带孤独的氛围,引出诗人内心的漂泊感和时间的流逝感。

“漂泊何为,与年光来去”直接点明了主题——漂泊与时间的流逝。诗人似乎在自问,为何要在这无尽的漂泊中度过,与时间一同流逝。这种自我反思,透露出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

“去国心情,送人滋味,记销魂何处”进一步深化情感,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更广泛的人类情感相联系,表达了对离别、分别时的痛苦和思念之情的深刻体会。

“对此茫茫,最无聊赖,一园秋树”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秋天的树木在诗人眼中显得格外萧瑟,象征着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我似垂杨,管人离别,不堪回忆,潇湘如许”这里诗人以垂柳自比,垂柳在春风中摇曳生姿,但在离别之时却显得无力和悲伤。潇湘,古代多指湖南一带,这里借以形容离别的地点或情感的深远。

“乍醒三眠,又身随飞絮”描述了时间的流转,如同春日里柳絮随风飘散,既轻盈又无常,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变化。

“鬓上尘堆,襟边酒晕,叹朱颜非故”则是对岁月无情的直接感叹,白发、酒后的红晕、不再年轻的容颜,都是时间流逝的痕迹。

最后,“我欲无言,仗他哀雁,替人分诉”表达了诗人面对复杂情感时的无奈,只能寄希望于哀雁,让它们替自己传达心中的悲凉和思念。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摸鱼儿十五首(其一)

洒秋风泪痕几许,酿成酸楚如此。

哀猿啼到三声后,不管征人欲死。

吾与尔,分万斛,闲愁歌泣将焉止。

青春去矣,问何者销忧,只应无语,相对夕阳里。

情一往,滟滟溶溶难比,恰似一江春水。

无端风雨豪端出,哀怨声盈天地。

知音几,个我辈,伤心不但钟情耳。

呜呜谁倚,当付与双姑,玉箫相和,低唱过彭蠡。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十五首(其二)

看斯人嵚嵜历落,不应寂寞如此。

我为壮夫君白首,相见紫薇花底。

三年矣、但诉说,平生大抵劳薪耳。

故乡千里,到月白风清,酒阑灯灺,梦断一竿水。

风涛阔,几许躁鳞赪尾,浮沉毕竟何止。

烟波着个忘机叟,鸥鹭同生怜喜。

鱼不饵、想得失,抛空老作天随子。

凭谁呼起,把两鬓风尘,卅年心事,都共钓编委。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十五首(其三)

挂秋旻布帆无恙,何堪相送南浦。

鲤鱼风起人归也,吹动一城砧杵。

津头鼓、报水宿,邮签红到青枫树。

画中延伫,问拍拍凫鹥,船艄可肯,添我捉鱼舻。

思往事,会把江山闲数,孤篷听遍寒雨。

而今尚作临渊羡,敢与樵兄为伍。

心自语、且暂借,渔蓑笑学灯前舞。

芦花深处,坐辞淀湖边,输他征雁,共汝宿平楚。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十五首(其四)

划人闲东西南北,无情最是秋水。

水与秋光较深浅,不敌相思无底。

愁欲死、怨海内,知音不合相知耳。

离怀若此,谁耐得星星,夕阳红树,几个雁声里。

记前岁,同在京华怀两,两怀又复相似。

自北而南魂黯黯,我是画中汀沚。

三千里、待随着,樯乌转掷风帆尾。

慰君何以,愿横铲遥山,填平巨浸,缩地共欢喜。

形式: 词牌: 摸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