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逢朝客

浐水桃李熟,杜曲芙蓉老。

九天休沐归,腰玉垂杨道。

避路回绮罗,迎风嘶騕袅。

岂知山谷中,日日吹瑶草。

形式: 古风

翻译

浐水两岸桃李已成熟,杜曲的荷花凋零显老朽。
九天之上休假返回时,腰间佩戴美玉行走于垂柳道路。
路人回避,让开华服仕女,迎着风骏马嘶鸣声高亢。
可有人知在那山谷之中,每日都吹拂着珍贵的瑶草。

注释

浐水:地名,位于中国陕西省,这里代指河流边。
桃李:桃花和李花,此处比喻青春或美好事物。
杜曲:地名,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以多芙蓉著称。
芙蓉:荷花,此处象征高洁或美丽。
九天:极高的天空,常用来形容天宫或仙界,这里比喻高位。
休沐:古代官员的休息日,常用于休假之意。
腰玉:腰间佩戴的玉饰,象征身份尊贵。
垂杨道:两边种满垂柳的道路,描绘出一幅优雅的景致。
避路:让路,指行人因尊敬而主动避开。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这里借指穿着华美的仕女。
迎风:面对着风。
騕袅:古代对骏马的一种美称,这里指代高贵的马匹。
岂知:谁知道,表示疑问或惊叹。
山谷中:偏僻的山间地带。
日日:每天,强调时间的连续性。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象征着珍稀与高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景,通过对自然界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浐水桃李熟,杜曲芙蓉老。" 这两句从具体的物象入手,展示了夏季的丰收景象。浐水是指河南西部的浐河流域,那里的桃子和李子已经成熟,而杜 curve 和曲中的芙蓉则显得古老,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生机勃勃、物产丰饶的画面。

"九天休沐归,腰玉垂杨道。" 这两句则转向诗人自身经历,描述了诗人在外游历后归来的情景。“九天”这里可能指远离尘世的高处或寓意深远的意义,“休沐”意味着洗尘,象征着脱离尘俗;“腰玉垂杨道”则是对诗人归来时所经过道路旁边景色的描绘,这里的“腰玉”可能指的是佩玉,而“垂杨”则是柳树随风摇曳的样子,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之意。

"避路回绮罗,迎风嘶騕袅。" 这两句继续描写诗人归来后的情景。“避路”指的是为了避开尘嚣而选择的小径,“回绮罗”则是对诗人所穿衣物的华美描述;“迎风嘶騕袅”则是对自然界中声音和风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

"岂知山谷中,日日吹瑶草。"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岂知”是一种反问词,意味着难以置信或不解其中玄机,“山谷中”指的是远离尘世、幽深静谧的地方;“日日吹瑶草”则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这里的“瑶草”可能指的是一种洁白如玉的草,整体上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与自然合一的精神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美好景象的深情赞美。

收录诗词(42)

于濆(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咸通二年(68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字:子漪
  • 生卒年:约876年前后

相关古诗词

织素谣

贫女苦筋力,缲丝夜夜织。

万梭为一素,世重韩娥色。

五侯初买笑,建章方落籍。

一曲古凉州,六亲长血食。

劝尔画长眉,学歌饱亲戚。

形式: 古风

经馆娃宫

馆娃宫畔顾,国变生娇妒。

句践胆未尝,夫差心已误。

吴亡甘已矣,越胜今何处?

当时二国君,一种江边墓。

形式: 古风

苦辛吟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抛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形式: 古风

述己叹

不长不成人,及长老逼身。

履善本求乐,及善尤苦辛。

如何幽并儿,一箭取功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