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洪景伯

屏居常恨造门疏,觌面真如得异书。

昔年丹笔勘阁本,此日海邦题坐舆。

幸接好音闻正始,岂惟妙句突黄初。

道山学士来车骑,还使林僧识佩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长久以来,我独居深宅,常遗憾少有访客,与人相见如同得到稀世珍书。
回忆当年,我用朱笔校勘阁本,今日身处海外,却在车厢中题诗传情。
有幸听到正直言论,岂止是美妙的诗句,超越了黄初年间的作品。
学问渊博的士人乘坐车马来访,连山中的僧侣也因他而知晓,他的风采如同佩戴的鱼符般显赫。

注释

屏居:独居。
觌面:面对面。
异书:稀世之书。
昔年:过去。
丹笔:朱笔。
勘阁本:校勘古籍。
海邦:海外。
题坐舆:在车厢中题诗。
正始:正直的言论。
黄初: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年号。
道山学士:学问渊博的士人。
车骑:乘车马来访。
林僧:山中僧侣。
佩鱼:古代官员的象征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伋所作的《奉酬洪景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洪景伯见面的欣喜之情以及对学问交流的期待。首句“屏居常恨造门疏”写出了诗人平时独处时对朋友来访的渴望,相见如同得到珍贵的书籍一般。次句“觌面真如得异书”进一步强调了与友人面对面交谈的难得和喜悦。

第三句“昔年丹笔勘阁本”回忆过去共同校勘书籍的经历,显示出两人深厚的学术友谊。第四句“此日海邦题坐舆”则将场景扩展到海外,凸显出洪景伯的非凡身份和此次相聚的特殊性。

第五句“幸接好音闻正始”表达了对友人带来正直言论的欢迎,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思想共鸣。第六句“岂惟妙句突黄初”赞美洪景伯的才华,认为他的诗句甚至超越了早期文学的高峰。

最后一句“道山学士来车骑,还使林僧识佩鱼”以形象的比喻,描绘洪景伯的到来如同学者驾临,连隐居的僧人都能感受到他的威仪,表达了对洪景伯的敬仰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描绘与友人的交往,展现了诗人对学问和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31)

谢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某昨日赴景伯通判正字宴集坐间使君郎中有诗问讯末章仍及今日湖上之约辄次严韵

巾车入郭解愁颜,著我群贤俎豆间。

小队出郊还许从,清诗首唱讵容攀。

溪风杜守吟秋浦,云月韦侯誇盛山。

何似赤城遗暑湿,东湖尽醉碧筒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洪景伯正字分绣阁

层屋周遭列岫围,碧滋红彩眩晴晖。

境中一段明绫出,望外千春碎缕归。

叠嶂分留女娲练,飞流不杂卫文衣。

主人亦是登临客,凤阁明年咏紫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司马季思通守沿檄天台二首(其二)

灵石山头路,君应访药寮。

竹阴千个密,松色数章乔。

季弟方从政,孤僧伴采樵。

为言心已往,不待楚词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送司马季思通守沿檄天台二首(其一)

静听天台事,兹行毋惮劳。

水和青屿出,霞起赤城高。

佛寺炊乌饭,仙宫压白醪。

奉符须少缓,处处可游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