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后岁前遇景咏意

海梅半日柳微黄,冻水初融日欲长。

度腊都无苦霜霰,迎春先有好风光。

郡中起晚听衙鼓,城上行慵倚女墙。

公事渐闲身且健,使君殊未厌馀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海梅树半数已呈微黄,冰冻的水面开始融化,白天渐长。
度过寒冬几乎没有严寒的霜雪,春天早早带来了美好的景色。
在郡中早晨听着衙门的鼓声起床,懒洋洋地在城墙上倚靠女墙。
公务渐渐清闲,身体也还康健,太守并未厌倦这余杭之地。

注释

海梅:指梅花,因在海边生长故称海梅。
冻水初融:冰冻的水面开始解冻。
度腊:度过腊月,即寒冬时节。
苦霜霰:严寒的霜雪。
迎春:迎接春天的到来。
好风光:美丽的景色。
郡中:指郡城,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域。
衙鼓:古代官府办公时用来召集官员的鼓声。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供守城者倚靠或防御之用。
公事:官府的事务。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馀杭:古地名,即杭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的温馨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和煦季节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满足与期待。

“海梅半日柳微黄”一句,写出了早春时分海棠花和柳树初现微黄的情景,展现出大自然从沉睡中渐渐苏醒的生机。

“冻水初融日欲长”则描绘了冰雪开始融化,日光逐渐延长的场景,这是春天到来的明证,也预示着寒冷季节即将过去,温暖时光即将来临。

接下来的两句,“度腊都无苦霜霰,迎春先有好风光”,诗人表达了没有经历严酷的冬日,而是直接迎来了美好的春日,这里的“腊”指的是除夕前后,这里写到的则是一种温暖而又祥和的节气转换。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郡中起晚听衙鼓,城上行慵倚女墙”,诗人通过耳边传来的更晚些许的官府钟鼓声,以及自己在城头漫步、倚靠城垣的情景,传达了一个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公事渐闲身且健,使君殊未厌馀杭”,则表明诗人当前的工作不再繁忙,而且身体健康,这里的“使君”指代自己,而“我”对于生活并没有感到厌倦,反而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整首诗通过轻松自然的笔触,展现了一种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对生活平和、安宁状态的珍视。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赋得边城角

边角两三枝,霜天陇上儿。

望乡相并立,向月一时吹。

战马头皆举,征人手尽垂。

呜呜三奏罢,城上展旌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道场独坐

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

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朝谒久停收剑佩,宴游渐罢废壶觞。

世间无用残年处,祗合逍遥坐道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