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

鬼削天镵万仞尖,鸿濛判后只巍然。

丹青色澹笼晴日,水墨光浓罩翠烟。

岸比群峰咸拱翠,江南一柱独擎天。

天然大笔谁能把,为扫鹅溪万幅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徐舫所作的《尖山》诗,以“鬼削天镵万仞尖”开篇,描绘了尖山之高峻,仿佛是天工鬼斧所削,直插云霄,高达万仞。接下来,“鸿濛判后只巍然”,在混沌初开之后,唯有此山依然挺立,彰显其不凡的气势与坚韧的生命力。

“丹青色澹笼晴日,水墨光浓罩翠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山色描绘得既淡雅又鲜明。晴日之下,山色淡而不失层次,如同丹青轻染;而烟雾缭绕中,墨色浓重,与翠绿的山体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

“岸比群峰咸拱翠,江南一柱独擎天”则进一步强调了尖山的独特地位。它不仅与周围的山峰形成对比,更像是一根独撑天际的柱子,象征着力量与独立。这种形象的比喻,不仅突出了山的雄伟,也赋予了它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

最后,“天然大笔谁能把,为扫鹅溪万幅笺”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向往。他似乎在说,这样的壮丽景色,即便是最伟大的画家也无法完全捕捉,只能通过无数的画卷来尝试描绘其万一。

整首诗通过对尖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无限追求。

收录诗词(15)

徐舫(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沧江散人。幼轻侠,好击剑、走马、蹴鞠,工诗。元行省参政苏天爵将荐之,避去。后刘基受朱元璋征,邀之同行。舫荷蓑笠以见,酌酒赋诗而别。筑室江边,终老其间。有《瑶林》、《沧江》二集

  • 字:方舟
  • 籍贯:元明间浙江桐庐
  • 生卒年:1299—1366

相关古诗词

清冷山

万仞寒容尺度量,巍然亘古独苍苍。

三秋风露松梢月,九夏林泉石上霜。

野径晴烟笼树白,危峰暮霭接天黄。

我游乘兴吟魂爽,浪欲骑鹏谒帝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饮酒

在昔童丱时,得年辄自喜。

谓当羽翮成,青冥将立致。

去去曾几何,已觉非初意。

每思前日事,翻恨莫重遇。

盛衰迭相寻,壮极老会至。

曩也叹时迟,今焉惜年逝?

人生已如此,有酒且须醉。

形式: 古风

正月五日游石门怀所迟客

开岁已五日,良辰诚蹉跎。

悟彼时鸟鸣,往游山之阿。

平明发阴壑,亭午憩阳坡。

崖障献奇峭,水木呈清华。

幽谷既深入,茂林仍远过。

迢迢蹊绝踪,隐隐泉齧沙。

涉涧固洄沿,陟岘复巍峨。

舍舆挹飞流,停策引芳柯。

石畬忽云拥,岩度亦星罗。

土啬念唐风,民勤怀豳歌。

羽檄起淮甸,烽火连浙河。

无地可投足,此山思结萝。

良俦愆我素,荏苒当如何?

长啸临逝川,汩汩感人多。

形式: 古风

题兰溪东峰亭

昔余驻兰阴,颇得溪山趣。

日上东峰亭,遥望水东注。

别去曾几何,重来已迟暮。

一时同游者,大半发垂素。

亦或卧空坟,翳彼梅花树。

因之念所思,倚阑聊四顾。

安知游目时,翻是伤心处。

咄兹露电身,谁似金石固?

此生总满百,会合能几度。

独有溪上山,年年只如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