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岁已五日,良辰诚蹉跎。
悟彼时鸟鸣,往游山之阿。
平明发阴壑,亭午憩阳坡。
崖障献奇峭,水木呈清华。
幽谷既深入,茂林仍远过。
迢迢蹊绝踪,隐隐泉齧沙。
涉涧固洄沿,陟岘复巍峨。
舍舆挹飞流,停策引芳柯。
石畬忽云拥,岩度亦星罗。
土啬念唐风,民勤怀豳歌。
羽檄起淮甸,烽火连浙河。
无地可投足,此山思结萝。
良俦愆我素,荏苒当如何?
长啸临逝川,汩汩感人多。
不详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昔余驻兰阴,颇得溪山趣。
日上东峰亭,遥望水东注。
别去曾几何,重来已迟暮。
一时同游者,大半发垂素。
亦或卧空坟,翳彼梅花树。
因之念所思,倚阑聊四顾。
安知游目时,翻是伤心处。
咄兹露电身,谁似金石固?
此生总满百,会合能几度。
独有溪上山,年年只如故。
世事谅难必,伊人去从戎。
平生二三策,乃用军帐中。
东郊已春阳,北陌尚寒风。
千里违邺城,几日到边封。
汉帜正星罗,淮骑亦云从。
已入青油幕,犹带骈角弓。
愿言帷幄士,勉赞戎马功。
但期膺厚赏,不忘捐薄躬。
庶几边上人,咸识尔为雄。
一官冒风尘,十载犯霜露。
岂伊怀禄情,亦以娱亲故。
长涂忽榛棘,四海益氛雾。
父母且不知,妻子岂得顾。
闽海非我乡,浙河幸余渡。
谁知消息近,反使心魂惧。
桑梓半不存,骨肉定何处。
掩骼古则然,脱骖今岂遇。
言归虽有期,悲情将焉诉。
蓼虫昧葵堇,晨鸡识晦雨。
君自处平世,安知我心苦。
埘鸡初戒曙,关吏已开晨。
饬徒临迥陌,振楫发长津。
四郊盛阴气,千里塞惊尘。
艰难将使命,骚屑作行人。
时值秋冬交,道经吴楚分。
昔出方祃师,今还已归军。
威迟良马劳,悽恻仆御勤。
王事不可淹,谁知君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