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岸

泗水入淮处,南边古岸存。

秦时有漂母,于此饭王孙。

王孙初未遇,寄食何足论。

后为楚王来,黄金答母恩。

事迹遗在此,空伤千载魂。

茫茫水中渚,上有一孤墩。

遥望不可到,苍苍烟树昏。

几年崩冢色,每日落潮痕。

古地多堙圮,时哉不敢言。

向夕泪沾裳,遂宿芦洲村。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泗水汇入淮河的地方,南岸的老岸依然留存。
秦朝时有个漂洗衣物的老妇人,曾在这里给落魄的公子孙提供食物。
这位公子孙起初并未显贵,寄人篱下又怎能说得上体面。
后来他成为楚王,用黄金回报了母亲的养育之恩。
他的事迹就留在这里,空留下千年感伤的灵魂。
广阔的水中央,有一个孤独的小岛。
远远望去无法触及,周围是苍茫的烟树,天色已昏暗。
小岛上多年来的坟墓颜色已变,每天都有潮汐的痕迹。
古老的地面多已荒废,世事变迁,我不敢再多言。
傍晚泪水打湿衣裳,于是我在芦苇丛中的村庄过夜。

注释

泗水:古代河流名。
淮:淮河,中国东部重要河流。
漂母:洗衣妇,指以洗衣为生的人。
王孙:贵族公子,此处指落魄的公子。
寄食:依靠他人供给食物。
崩冢:废弃的坟墓。
堙圮:荒废、倒塌。
芦洲村:长满芦苇的乡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历史悠久的泗水入淮之地,南边依旧保留着古老的岸边。诗人提及了秦时有位漂母曾在此处饭食王孙,这段往事显得格外珍贵。然而直到楚王来临,才以黄金回报母亲的恩情。这样的历史遗迹,只能让人在千年后依旧感慨。

诗中还描绘了一片茫茫的水面之上,有一孤独的小墩,它仿佛是过去与现在唯一的连接,但又遥不可及,给人以无尽的怀古之情。随着时光流转,年华带走了曾经的辉煌,每日落潮更是加深了这种历史痕迹。

诗人在此地徘徊,感受到了时间的沉重与历史的厚重,那些古老的遗址和故事让他不敢轻易言说。面对着这些历史的残留,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悲凉,对着夕阳,泪水沾湿衣襟,最终选择在附近的芦洲村中过夜。

这首诗通过对古迹的描绘和历史故事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历史沧桑的深刻体会。

收录诗词(41)

崔国辅(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天宝十一载(752),因受王鉷案牵连被贬为竟陵司马。与陆鸿渐交往,品茶评水,一时传为佳话。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二。国辅诗以五绝著称,深得南朝乐府民歌遗意。殷璠《河岳英灵集》云:“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原集至宋代已佚

  • 籍贯:吴郡(今苏州)
  • 生卒年:726

相关古诗词

题豫章馆

杨柳映春江,江南转佳丽。

吴门绿波里,越国青山际。

游宦常往来,津亭暂临憩。

驿前苍石没,浦外湖沙细。

向晚宴且久,孤舟囧然逝。

云留西北客,气歇东南帝。

独有萋萋心,谁知怨芳岁。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魏宫词

朝日照红妆,拟上铜雀台。

画眉犹未了,魏帝使人催。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其一)

清景同千里,寒光尽一年。

竟天多雁过,通夕少人眠。

照别江楼上,添愁野帐前。

隋侯恩未报,犹有夜珠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其二)

四时皆有月,一夜独当秋。

照耀初含露,裴回正满楼。

遥连雪山净,迥入锦江流。

愿以清光末,年年许从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