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余郎中知郑州

西接都门才百里,压城残雪照牙旗。

风烟古是诸侯国,雁鹜新来仆射陂。

馈食且依当日具,铸刑无改昔人为。

浓薰旧舍青绫被,不越常衙睡足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它西边紧邻京都仅百里,压城的残雪映照着牙旗鲜明。
这里自古就是诸侯的领地,如今大雁野鸭栖息在新的仆射陂边。
日常的供给食物仍按旧例准备,制定刑法不改变前人的智慧。
旧居中散发着浓郁的香气,盖着青绫被,我常常在官署之外的地方安睡。

注释

都门:京都的城门。
牙旗:古代官员出行时使用的旗帜,上面装饰有象牙或金属制成的旗杆。
诸侯国:古代分封给诸侯的领地。
仆射陂:古代官署或池塘名,此处可能指新的行政区域。
馈食:供给的食物。
当日具:按照当天的规矩准备。
铸刑:制定刑法。
昔人:过去的人,指前代制定法律的人。
浓薰:香气浓郁。
旧舍:过去的住所。
青绫被:用青色绸缎做的被子。
常衙:常规的官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余郎中知郑州》,通过对郑州地理位置的描绘,展现出其与京城的紧密联系以及历史的沉淀。"西接都门才百里,压城残雪照牙旗",形象地写出了郑州位于京都西部,距离不远,且雪景映衬着官府旗帜,显得庄重而宁静。接着,"风烟古是诸侯国,雁鹜新来仆射陂",暗示郑州曾是古代诸侯之地,如今仍有历史遗迹,而新的仆射陂则增添了生机。

诗中提到的"馈食且依当日具,铸刑无改昔人为",表达了对前任官员治理有方的肯定,同时也传递出对余郎中延续优良传统的期待。最后两句"浓薰旧舍青绫被,不越常衙睡足时",以温馨的生活细节收尾,祝愿他在繁忙公务之余,也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得到充分休息,体现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对官场生活的理解。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既富有历史感又饱含人情味的送别诗,展现了作者对友人赴任的祝福和对地方治理的深思。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余驾部江州

内史九江行,潦收波已清。

何时鹢舟上,远见炉峰迎。

野色连葭菼,秋香荐橘橙。

寒潮如特送,不肯过湓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吴仲庶殿院使北

汉朝重结单于好,岁遣名臣礼数增。

紫鼠皮裘从去著,飞龙厩马借来乘。

天寒将遇碛中雪,鼻息暗添髭上冰。

定见南鸿起归思,家书欲寄不堪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送吴季野太博移蜀灵泉先至辇

苇箔蚕齐老,桑林叶更生。

楚禽多异响,蜀栈未堪行。

客散岸傍席,马还溪上城。

过都当有问,为语欲岩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吴辩叔知巩县

言为西邑宰,本是洛阳人。

送驲往归魏,迎车来入秦。

山川成巩固,陵庙壮威神。

好学河阳政,栽花作县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