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仲庶殿院使北

汉朝重结单于好,岁遣名臣礼数增。

紫鼠皮裘从去著,飞龙厩马借来乘。

天寒将遇碛中雪,鼻息暗添髭上冰。

定见南鸿起归思,家书欲寄不堪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汉朝重新与匈奴交好,每年派遣重要官员增加礼仪往来。
穿着珍贵的紫鼠皮袍前往,借用飞龙厩中的骏马来骑乘。
严寒天气即将遇到沙漠中的风雪,呼吸间鼻息都凝结成冰。
看到南归的大雁勾起了思乡之情,想写家信却难以寄托这份心情。

注释

重结:重新建立友好关系。
单于:匈奴的首领。
岁:每年。
名臣:有名望的官员。
礼数:礼仪规格。
紫鼠皮裘:珍贵的紫鼠皮大衣。
去著:前往时穿着。
飞龙厩马:象征皇室的骏马。
乘:骑乘。
天寒:寒冷的天气。
碛中雪:沙漠中的雪。
鼻息:呼吸。
髭上冰:胡须上的冰。
南鸿:南归的大雁。
起归思:引发思乡之情。
家书:家信。
不堪凭:难以寄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送吴仲庶殿院使北》。诗中表达了对吴仲庶出使北方与单于修好的期待,以及对他的深深关怀。诗人描述了朝廷重视此次外交活动,派出了名臣,并提及了吴仲庶将穿着紫鼠皮裘,骑借来的飞龙厩马前往,展现了使者出行的隆重和艰辛。

"汉朝重结单于好"一句,体现了对汉朝时期和亲政策的回顾,暗示了对和平交往的期望。"岁遣名臣礼数增"则强调了朝廷对此次使命的重视,礼仪周全。接下来两句描绘了使者在严寒环境中出行的细节,"紫鼠皮裘"和"飞龙厩马"都显得华贵而实用。

"天寒将遇碛中雪,鼻息暗添髭上冰",形象地刻画了边塞的寒冷和艰难,让人感受到使者旅途的艰辛。最后,诗人以"定见南鸿起归思,家书欲寄不堪凭"收尾,表达了对吴仲庶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书无法传递的无奈,流露出对使者安全和归期的关切。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体现了对国家使命的尊重,又饱含了对友人的牵挂,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吴季野太博移蜀灵泉先至辇

苇箔蚕齐老,桑林叶更生。

楚禽多异响,蜀栈未堪行。

客散岸傍席,马还溪上城。

过都当有问,为语欲岩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吴辩叔知巩县

言为西邑宰,本是洛阳人。

送驲往归魏,迎车来入秦。

山川成巩固,陵庙壮威神。

好学河阳政,栽花作县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弟良臣归宣城

乔木句溪边,秋光几曲连。

将归三亩宅,远寄下江船。

伴尔唯征雁,悲余有暮蝉。

亲朋如见问,贫外似当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弟赴和州幕

夹河为郡不如古,江北江南作冗官。

须记长传一经训,虽贫莫改饮瓢欢。

历阳况与吾庐近,春谷休言问膳难。

此日停舟聊举酌,明当水驿自加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