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其十八)

运心常宽广,此则名为布。

辍己惠于人,方可名为施。

后来人不知,焉能会此义。

未设一庸僧,早拟望富贵。

形式: 古风

翻译

常常保持心胸宽广,这便是所谓的布施。
停止私欲而利于他人,这样才能叫做施予。
后人如果不明白,怎能理解这其中的意义。
从未想过要成为一个平庸的僧人,早已期望着富贵的到来。

注释

运心:调整或保持心态。
宽广:开阔、不狭隘。
布:布施,给予他人帮助或财物。
辍己:停止自己的(私欲)。
惠于人:对别人施以恩惠。
施:施舍,给予。
后来人:后辈,后续的人。
会此义:理解这个道理。
未设:未曾设想或计划。
庸僧:平凡、无作为的僧侣。
早拟:早就打算。
望富贵:期望富贵荣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拾得的作品,名为《诗·其十八》。诗中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宽广胸怀和施惠于人的重要性的认识。

“运心常宽广,此则名为布。” 这两句强调了心态的开阔与慷慨赈济他人是美德的表现,"布"在这里象征着无所不包、普遍的恩惠。

“辍己惠于人,方可名为施。” 这两句进一步指出,只有真正将自己的善行施予他人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施惠。

“后来人不知,焉能会此义。” 这两句表达了对后世人不再理解这种高尚情操的感慨和遗憾。

“未设一庸僧,早拟望富贵。” 最后的两句则批评了一些佛教僧侣,他们虽然还没有达到某种修为,却已经开始追求世俗的财富与地位,这是对出家人本应有之清贫和淡泊名利的背离。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道德高尚的推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宗教人士的世俗化倾向。

收录诗词(56)

拾得(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其十九)

猕猴尚教得,人何不愤发。

前车既落坑,后车须改辙。

若也不知此,恐君恶合杀。

此来是夜叉,变即成菩萨。

形式: 古风

诗(其二十)

自从到此天台寺,经今早已几冬春。

山水不移人自老,见却多少后生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诗(其二十一)

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扰,只为无明不了绝。

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诗(其二十二)

故林又斩新,剡源溪上人。

天姥峡关岭,通同次海津。

湾深曲岛间,淼淼水云云。

借问松禅客,日轮何处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