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和

驱驰戎马閒,太平不复见。

往往谈隽永,宁许齐士辩。

有田宜早归,夺恐遭窦宪。

再三欲买邻,愧我无千万。

难倩沽酒奴,待立便了券。

筹堂天下士,风度迈羲献。

别后曳裾人,造门恨无便。

握手再相逢,虚左待益善。

平生身口累,老大折腰倦。

莫讶陶先生,自作五柳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名为《复和》。诗中描绘了一位饱经世事的老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首句“驱驰戎马闲,太平不复见”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战乱岁月的回忆,以及对现今和平时代的怀念。接着,“往往谈隽永,宁许齐士辩”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当今社会言论的丰富与深邃,相较于过去可能更为精彩。

“有田宜早归,夺恐遭窦宪”一句,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权力斗争的警惕。“再三欲买邻,愧我无千万”则流露出诗人对于物质财富的无奈与谦逊。

“难倩沽酒奴,待立便了券”展现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以及对友情的珍视。“筹堂天下士,风度迈羲献”赞美了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他们的风采超越了古代的书法家。

“别后曳裾人,造门恨无便”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以及希望再次相聚的渴望。“握手再相逢,虚左待益善”则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期待与好友重聚时能有更多美好的时光。

最后,“平生身口累,老大折腰倦”表达了诗人对一生劳碌的感慨,以及年老后的疲惫。“莫讶陶先生,自作五柳传”则以陶渊明为榜样,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对友情的珍惜、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充满了深厚的情感与深刻的哲思。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镇山堂

峥嵘屋下城,突兀城上屋。

初看颇惊眼,再见堪捧腹。

能无鬼神笑,可柰疮痍俗。

不哀梁閒叟,欲竭南山木。

形式: 古风

嵇康淬剑石

寻常论养生,未得养生说。

拟从林下游,一书交尽绝。

既无当世志,安用三尺铁。

频频石上磨,神光浸秋月。

可怜粗疏甚,自谋何太拙。

危弦发哀弹,幽愤终莫泄。

死留身后名,有愧侍中血。

形式: 古风

樊哙戏石

丈夫气慷慨,隐迹在东市。

或逢逐鹿人,乃弃屠狗事。

壮哉鼓刀勇,旁若舞剑地。

遂摧拔山力,自叹时不利。

至今空山石,传是将军戏。

能兴卯金运,颇与黄石类。

不期两都后,复有三国志。

过客对春风,徒洒山阳泪。

形式: 古风

寄筹堂

老为人所怜,贫恨友独寡。

等闲门外车,尽入宰肉社。

欲随射虎将,争柰无匹马。

安得化为云,四方逐东野。

大庇天下士,拟作万閒厦。

顾我盖头茅,宁肯助一把。

非无问舍心,或恐卧床下。

纵有愿留人,有馆不能假。

还因索居久,往往罪商也。

须待舍馆定,然后见长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