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钦少卿安序堂次朱希真韵

行藏本同涂,明哲遇辄安。

畎亩道可乐,肯思负鼎干。

膰肉倘爱礼,岂遽涉汶川。

大哉天地准,笑汝士女耽。

丈人三吴秀,此理久已参。

缅怀洛京老,知音赏英咸。

佳名表栋宇,妙语来江山。

至今编简香,不谓室有兰。

君看为邦问,正在箪瓢间。

阅世从川流,如愚安石磐。

圣门惟若人,始可语易占。

不见系辞中,岿然特书颜。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们的行为和隐藏的心迹相同,明智的人遇到任何情况都能安然处之。
田园生活自有乐趣,怎会去追求那些劳心费力的事。
如果只因喜欢丰盛的宴席而行礼,怎能轻易涉足危险之地。
天地之大,公正无私,嘲笑你们这些沉溺于世俗的人。
长者深谙三吴之地的智慧,早就领悟了这个道理。
怀念洛阳的老朋友,他们懂得欣赏英才。
美好的名声如同建筑的栋梁,巧妙的话语来自壮丽的山河。
至今书籍仍散发着香气,因为家中有兰花般的贤人。
你看治理国家的道理,就在简朴的生活之中。
经历世间浮沉,如同愚者静守磐石般坚定。
只有像圣门中那样的人,才能理解易经的深奥。
在《系辞》中找不到,那独特见解的记载依然清晰可见。

注释

涂:隐蔽、隐藏。
辄:就、立即。
畎亩:田野、农田。
负鼎干:指承担重任。
膰肉:丰盛的宴席。
汶川:这里泛指危险之地。
耽:沉迷、沉溺。
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
洛京:洛阳,古代都城。
英咸:英才、杰出人物。
栋宇:房屋、建筑物。
编简:书籍、文献。
兰:比喻贤良之人。
邦问:治国之道。
箪瓢:简陋的饮食,形容清贫生活。
川流:比喻世事变迁。
石磐:坚固的石头,象征坚定。
易占:易经中的占卜学问。
岿然:高耸、稳固的样子。
特书:特别的记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周必大的作品,题为《曾季钦少卿安序堂次朱希真韵》。诗人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他赞赏那些能够随和处世、在田野劳作中找到乐趣的人,认为他们不追求权势,更注重内心的满足。诗人提到,如果人们能像古人那样懂得礼仪,就不会轻易陷入纷争。他还提到,真正的智慧在于像"丈人三吴秀"那样参透生活的道理,不被世俗所困。

诗人怀念洛阳的老友,称赞他们有知音之谊,言语间充满智慧。他认为,美好的名声和深刻的见解并不一定来自华丽的言辞,而是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简朴与真实。诗人强调,治理国家的道理就隐藏在平凡的生活中,如同流水般自然,而真正的智者如磐石般稳固。

最后,诗人指出,只有像圣门中的人物那样,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易经的智慧。他引用《系辞》中的典故,表达出对这种超然境界的敬仰。整首诗寓含了对人生态度的深沉思考,展现出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887)

周必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字:子充
  • 生卒年: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游云光寺李提举领客将至留二小诗(其一)

来如负弩先,去为乘骢避。

江左一片石,留伴幽人醉。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寘]韵

游茅山道中望冈阜西南来势若连环既赴三茅而尾北掷马上口占

千峰溧阳来,势若西南奔。

遥拱三茅峰,不敢迫至尊。

三茅如轩悬,次序俨弟昆。

正西辟夷涂,群仙之所门。

至今下泊官,往往弥旗幡。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韩子温尚书以长句送江梅次韵

忆昔归田友麋鹿,雪里寻梅踏瑶玉。

巡檐屡作杜陵笑,穷路几为步兵哭。

忽逢绿衣鬓如云,歌舞醉人睡昏昏。

觉来但有风相袭,梦断初无香返魂。

岂知重见长安雪,喜极丰年箫鼓咽。

更读裴公东阁诗,仍分处士西湖月。

皎如玉树临我傍,幸同待漏靴满霜。

但愿和羹继先业,不辞草制搜枯肠。

形式: 古风

福寿院僧净皋写予及子中兄真求赞次子中韵

弟兄本自读儒书,晚外形骸付六如。

摩诘文殊俱默默,从教似我与非吾。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