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四友赞序(其三)幽芳赞

天地和气,萃于幽芳。言茁其芽,薰然国香。

绿叶紫茎,素荣缥房。纫以为佩,禦彼不祥。

采自深林,置于座侧。不改其度,其香满室。

与子为友,心同德一。优哉游哉,聊以永日。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梁溪四友赞序(其三)幽芳赞》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通过对“幽芳”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精神内涵。

首先,“天地和气,萃于幽芳”,开篇即以天地之和气凝聚于幽香之中,赋予了“幽芳”以自然界的灵韵,暗示其非凡的品质。接着,“言茁其芽,薰然国香”,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幽芳从嫩芽中孕育出的浓郁香气,仿佛整个国家都被其香气所熏染,突出了其香气的高雅与深远。

“绿叶紫茎,素荣缥房”则进一步描绘了幽芳的外在形态,绿叶紫茎,素净的花朵,缥缈的花房,构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诗人以“纫以为佩,御彼不祥”表达了对幽芳的珍视与崇敬,认为其香气可以驱除邪恶,象征着纯洁与正直的力量。

“采自深林,置于座侧”,描述了幽芳的获取与摆放过程,强调了其来自自然,被精心安置在身边,寓意着亲近自然、追求高洁的生活态度。“不改其度,其香满室”,赞美了幽芳即使在不同的环境中也能保持本色,其香气能充盈整个房间,象征着人格的独立与高尚。

最后,“与子为友,心同德一”,表达了诗人与幽芳之间的深厚情感,认为它们不仅是物质上的朋友,更是心灵上的伴侣,共同追求着道德与精神的统一。“优哉游哉,聊以永日”,则以轻松愉悦的心态,期待与幽芳共度美好时光,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幽芳”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更蕴含了对高洁品格、自然和谐以及心灵纯净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梁溪四友赞序(其四)粲华赞

我有佳友,粲粲其华。金英炜煌,翠叶交加。

风露洒濯,色香相知。宛如美人,象服逶迤。

可以忘忧,莫如旨酒。泛此粲华,益我眉寿。

渊明一樽,子美三嗅。永结清欢,相从白首。

形式:

瑞光岩立化雀赞

菩萨游戏于神通,六道四生咸可入。

为欲化导诸有情,故于异类而出现。

谛观此雀甚微渺,每食一粒栖一枝。

卑飞不出蓬蒿间,远举安知鸿鹄志。

而能坐脱与立亡,依彼金容及香火。

屹然而化不震动,如以木石镌刻成。

非诸菩萨威神力,孰能现此希奇事。

我观三界诸众生,惟人实具大智慧。

妄想颠倒造诸业,失身沦入横生中。

重为毛群轻羽族,破碎一切诸蠕动。

虽云妙觉不销亡,无那沉迷益玄远。

菩萨慈悲哀悯故,化身与彼为导师。

缘终寂灭显示人,使知佛性无有二。

佛子若有瞻礼者,愿言悉发敬信心。

勇猛精进趣菩萨,皆具如是菩萨行。

形式:

绣观音赞

观音妙智力,无刹不现身。

出自针缕间,神通亦如是。

光华五采备,成此六铢衣。

云髻冰雪衣,宝冠璎珞饰。

庄严行道相,步步妙莲花。

慈眼视众生,睟然见于色。

愿言瞻敬者,回顾逍遥人。

系缚本来无,何往非自在。

形式:

天王院新塑释迦像金色珠赞

稽首释迦文,善逝天人师。

缘终示寂灭,无量舍利子。

悉建窣堵波,天人共瞻礼。

像法住世间,化导诸有情。

亦示大神变,摄伏不信者。

璀璨真金色,清净妙宝珠。

即彼土木中,现此希奇事。

有来瞻礼者,随取即与之。

既与出愈多,不可为量数。

当观舍利子,及此金色珠。

坚固与虚脆,无异无差别。

佛子具智慧,悉发敬信心。

勇猛勿复疑,归依无上道。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