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人祷雨有应时寓乌石

力穑乃有秋,斯言闻自古。

天时或不顺,人事亦安取。

今年问何如,常旸颇为苦。

大田纷拆裂,槁苗渴灌注。

井瓮走墟落,河车喧旦暮。

江溪近复涸,手足了无措。

祷旱急农夫,迓神击村鼓。

动以千百人,为此万一举。

烈日仍朝朝,乞灵空处处。

谁知天地回,正在顷刻许。

旱魃翻然收,丰隆激其怒。

真龙奋寂寞,商羊自鼓舞。

张盖作浓云,翻盆下甘雨。

剩水有平畴,旷原无焦土。

言功任鬼神,介我喜稷黍。

饱饭可预期,晚岁复何虑。

欢声变愁叹,忧心成悦豫。

惟时对江村,所寓隘茅宇。

因循已半月,侵凌奈酷暑。

快此一日凉,美甚八珍具。

浇肠欠浊醪,钱兄寻酒户。

形式: 古风

翻译

努力耕作才有秋天的收获,这话自古以来就流传。
天时不总是顺利,人力又怎能强求。
今年的情况如何?常有的阳光变得特别苦涩。
大片田地裂开,枯黄的作物渴望灌溉。
井水干涸,汲水工具在村落间奔忙,日夜喧嚣。
江溪也近乎干涸,人们束手无策。
农民们急切祈求降雨,敲响村里的鼓迎接神灵。
上千上百的人一起行动,只为这一场大雨。
烈日依旧,祈祷无果,四处求告无门。
谁料到天地间的转变,就在片刻之间。
旱灾之魔被收服,雷神激发了愤怒。
真正的龙腾跃而出,带来雨水的舞蹈。
乌云翻滚,倾盆大雨落下。
积水滋润了平野,荒原再无焦土。
功绩归于神灵,我为丰收的谷物欣喜。
未来的日子有望吃饱,晚年不再忧虑。
喜悦之声变为叹息,忧虑的心情转为欢喜。
那时面对江边的村庄,居住的只是简陋小屋。
拖延至今已有半月,酷暑侵袭难以抵挡。
今日凉爽无比,美食佳肴更显珍贵。
畅饮清冽的酒,好友钱兄寻找酒馆。

注释

力穑:努力耕作。
斯言:这句话。
人事:人力、人的作为。
常旸:常有的阳光。
大田:大片田地。
井瓮:井中的容器。
河车:古代灌溉工具。
祷旱:祈求降雨。
丰隆:雷神。
真龙:比喻降雨的神龙。
商羊:传说中预报雨的鸟。
张盖:形容乌云翻滚。
旷原:广阔的原野。
介我:使我、让我。
八珍具:各种美味佳肴。
浇肠:滋润肠胃。
钱兄:朋友的名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求雨图景,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对自然天气的依赖和渴望。开篇“力穑乃有秋,斯言闻自古”表明了秋季的到来是自然法则,人们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接下来,“今年问何如,常旸颇为苦”表现了农民对于干旱之年的担忧和苦恼。

“大田纷拆裂,槁苗渴灌注”和“江溪近复涸,手足了无措”生动地描绘了土地龟裂、作物枯萎以及河流干涸的景象,揭示出旱灾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严重影响。农民们不得不通过祷雨来求得天降甘霖,“祷旱急农夫,迓神击村鼓”和“动以千百人,为此万一举”展示了他们的迫切心情和集体行动。

诗中的“烈日仍朝朝,乞灵空处处”表达了求雨者对于天气变化的无奈和对神灵的哀求。幸运的是,“旱魃翻然收,丰隆激其怒”描绘了一场及时的雨水带来的喜悦,“真龙奋寂寞,商羊自鼓舞”则是对雨后景象的生动描写。

“张盖作浓云,翻盆下甘雨”和“剩水有平畴,旷原无焦土”表明了雨水带来的恩泽,使得大地回复到了一片繁荣。诗人由此感慨,“言功任鬼神,介我喜稷黍”,并且对于未来的收成充满期待,“饱饭可预期,晚岁复何虑”。

最后几句“欢声变愁叹,忧心成悦豫。惟时对江村,所寓隘茅宇”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满足和喜悦,以及对居住环境的赞美。而“因循已半月,侵凌奈酷暑”则是对过去旱季的回忆,“快此一日凉,美甚八珍具”表现了对即将到来的秋风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展现了农民对于天气变化的敏感以及他们与自然环境之间紧密相连的生活状态。

收录诗词(205)

邓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千叶石榴(其二)

谁家巧妇为花谋,针线残零细意收。

不管生红难熨贴,从教百皱缀枝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山庄冰壶避暑

偏屋支岩稳,斜廊引路通。

虚明疑贮月,凄冷自迎风。

六月尤宜此,红尘不到中。

洒然无热恼,坐我广寒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山庄石室清坐

时登大石楼,雅爱小石室。

欠伸欲打头,睡卧可舒膝。

明洁意自宽,深沉境逾寂。

藏春绝严风,生秋无畏日。

天设世莫知,神工鬼有力。

幼舆饱丘壑,马融富书籍。

洞门何尝扃,俗客自灭迹。

谁欤助微吟,幽虫声唧唧。

形式: 古风

中秋无月肯堂邀小酌赋三五七言

雨飘零,风凄清。坐念今夕月,知从何处明。

未须无月更作恶,但愿有酒常同倾。

形式: 词牌: 秋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