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即事二首(其二)

去去路日远,行行岁向深。

晚田荒更阔,秋野晓多阴。

岸蓼飞寒蝶,汀沙戏水禽。

迎风芦颤叶,眩日枣装林。

早蟹肥堪荐,村醪浊可斟。

不劳频怅望,处处有鸣砧。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离别之路日渐遥远,岁月前行深入年华深处。
傍晚田野更加荒凉开阔,秋日早晨野外常多阴云。
河岸边的蓼草上寒蝶飞舞,水边沙滩上禽鸟嬉戏。
迎风摇曳的芦苇叶子颤抖,耀眼的枣树林在阳光下闪烁。
早起的螃蟹肥美适宜进献,乡村自酿的浊酒可供饮用。
无需频繁地遥望远方,到处都能听到捣衣的声音。

注释

去去:离去的方向。
路:道路。
日远:日渐遥远。
行行:不断前行。
岁向深:岁月深入。
晚田:傍晚的田野。
荒:荒凉。
阔:开阔。
秋野:秋季的田野。
晓多阴:早晨多阴云。
岸蓼:河岸边的蓼草。
飞寒蝶:飞舞的寒蝶。
汀沙:水边沙滩。
戏水禽:禽鸟戏水。
迎风:迎着风。
芦颤叶:芦苇叶子颤抖。
眩日:耀眼的。
枣装林:枣树林。
早蟹:早起的螃蟹。
肥堪荐:肥美适宜进献。
村醪:乡村自酿的酒。
浊可斟:浊酒可供饮用。
不劳:无需。
频怅望:频繁地遥望。
处处:到处。
鸣砧:捣衣的声音。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游子之景的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远行时的心境和感受。

开篇“去去路日远,行行岁向深”表达了时间流逝、旅途漫长与个人年华增长的感觉。接下来的“晚田荒更阔,秋野晓多阴”则描绘了一幅秋天农田荒废、晨曦中弥漫着阴霾气氛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

“岸蓼飞寒蝶,汀沙戏水禽”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秋日自然景观:岸边的蓼科植物随风摇曳,而寒蝶在空中飞舞;河滩上的沙地上,水鸟嬉戏。

“迎风芦颤叶,眩日枣装林”则是对秋天树木景象的细腻描写:芦苇随着秋风轻轻摇动,而遥远的枣树林中,阳光透过密集的枝叶照射下来,形成一种迷离的视觉效果。

最后,“早蟹肥堪荐,村醪浊可斟”和“不劳频怅望,处处有鸣砧”两句,分别描绘了秋季收获时果实丰饶、乡间酿造的美酒,以及诗人对于周围环境中自然声音——鸟鸣声的享受。这里没有过多的情感寄托,而是更多地表现了一种平和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转变,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到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再到对生活简单乐趣的享受,这种情感的流转和深化,是这首诗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舟行即事二首(其一)

古岸生微霭,空林挂夕阳。

霞辉明野色,天影战波光。

集鸟村墟暗,鸣虫禾黍荒。

秋高孤月静,天末巧云长。

沙晚横归艇,川晴列去樯。

登临自多感,何必寄他乡。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和柳郎中山谷寺翠光亭长韵

山深疑路断,古寺忽开门。

乔木风霜急,荒崖云雨痕。

朝霞明翠霭,秋雨濯岚昏。

幽鸟不避客,閒云时入轩。

重萝深更绿,碧涧浅无浑。

宝地黄金布,飞泉白玉喷。

庭閒卧驯鹿,果熟引王孙。

禅静石为室,客迷桃满园。

每悲尘世幻,方信梵王尊。

野实饥堪荐,阳崖冬自温。

便当安寂寞,何事走歊烦。

清梵晨斋启,高松夜枕喧。

逢人休问道,得意已忘言。

直指曹溪路,劳将贝叶翻。

功名叹不偶,岁月去如奔。

久分疏轩冕,宁辞友玃猿。

从容岩客话,粗粝野僧飧。

即是平生乐,心期何日论。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夜初凉

庭木舞风雨,清秋来我堂。

衾裯偃宵寐,灯火照新凉。

昔我来清颍,庭花有晚芳。

坐看桐叶暗,已近菊枝黄。

岁月忽流驶,形骸变老苍。

淹留应有命,通塞讵能量。

寂历年华晚,优游永日长。

忧时非我事,黄卷有虞唐。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秋日独酌怀荣子邕

新秋一杯酒,风雨早凉天。

眷言西邻友,咫尺莫能前。

岂无病羸马,泥滑不胜鞭。

端居何为者,落寞掩书眠。

高柳飒已疏,碧草留馀鲜。

衰怀感徂节,客舍悲流年。

孤吟谁与和,独酌还醒然。

新晴野路乾,期子南山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