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屯北崦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因盗贼作乱致使民生困顿,因官府盘剥致使百姓坠入贫穷。
空荡荡的村子里只能看见飞鸟,惨淡的落日下空无一人。
走在山谷中凄凉的风扑面而来,注目松林时冷露滴湿了衣襟。
从这遥远的北山回头遥望,依稀可见弥漫战地的滚滚黄尘。

注释

北崦(yān):是指东屯北面的山。
盗贼:措一切叛唐作乱的人,如拥兵叛乱的安禄山、史思明,以及四川的崔旰,侵扰内地的吐蕃。
浮生:这里指长期漂泊的作者自己。
诛求:指官府盘剥。
异俗:风俗特殊,指当地百姓。
夔州百姓有些特别的风俗习惯,作者感受较突出,所以诗中屡用“异俗”、“殊俗”字样。
步壑:在山谷中行走。
远山:指极远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荒凉与战争废弃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对于战乱时期社会现实的感慨和思考。第一句“盗贼浮生困”,点明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状态;“诛求异俗贫”则透露出了边疆地区文化交流的艰难与贫困。

接着,“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这两句通过对空寂村庄和夕阳中的孤独景象的刻画,传达了战争带来的荒废与孤寂。诗人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了深化,他不仅仅是记录着客观世界,更是在表达自己的悲凉心境。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这两句则是诗人亲身体验的写照,通过对自然环境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不适,同时也映射出他对于世界变迁的无奈感受。

最后,“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这里“远山”和“白首”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时间流逝与自然永恒的矛盾。而“战地有黄尘”,则是战争留下的痕迹,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悲惨历史。

诗人在这短短几句中,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也反映出唐代社会动乱时期的某些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性。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

闻说江山好,怜君吏隐兼。

宠行舟远泛,怯别酒频添。

推荐非承乏,操持必去嫌。

他时如按县,不得慢陶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东楼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冬日有怀李白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冬至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