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行役过淀湖至吴

涉泖正清明,淀湖波更平。

雉媒空古迹,鹤唳动乡情。

杨柳家家插,桃花处处生。

青山俄在望,咫尺见吴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正值清明时节,涉泖湖水格外清澈平静。
古代招引野鸡的设施已成遗迹,鹤鸣声却唤起我对家乡的情感。
每家每户门前都插着杨柳,处处盛开的桃花如诗如画。
近处的青山清晰可见,仿佛就在眼前,吴城近在咫尺。

注释

泖:古代湖泊名,在今上海地区。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春分后十五日,通常有扫墓、踏青等活动。
雉媒:古代用于招引野鸡的器具或装置。
鹤唳:鹤的叫声,常用来象征高洁或思乡之情。
吴城:指古代吴国的城池,这里可能指附近的城市或地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快的春日江南水乡图。开篇“涉泖正清明,淀湖波更平”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通过对水面清澈和湖波宁静的描写,展现出一个春天早晨的宁静与美丽。

接着,“雉媒空古迹,鹤唳动乡情”两句,则通过鸟鸣声传递了时间的悠久和空间的广阔,引发诗人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乡愁。雉(一种野鸡)在古代常用来比喻孤独或哀伤,而鹤则象征着高洁与长寿,这里通过它们的鸣叫,增添了一层历史的深度和情感的复杂性。

“杨柳家家插,桃花处处生”两句,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色,杨柳成荫,桃花烂漫,展示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这里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反映出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最后,“青山俄在望,咫尺见吴城”两句,则将视线拉远,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山川的眺望以及对城市的期待。这里的“咫尺”一词,更增添了一种亲切与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景色和乡愁的深情,以及对于生活和故土的热爱。

收录诗词(405)

卫宗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清明前有远役呈野渡

月集相期在后旬,料应主席不寒盟。

方思北陆催行色,又为东风问客程。

鼓楫欲随芳草去,传杯须待绿阴成。

姑苏城外春光老,还许同舟载友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清明前呈文几

此月才过禊事修,芳辰冉冉逝如流。

牡丹开了寒应尽,燕子归来春又休。

衰鬓难将新绿染,颦眉岂为落红愁。

劳生扰扰何时足,已拟抛家理钓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清明前呈南塘

晚景凄凉事事休,与波上下任沉浮。

花辰岁岁惟添老,榆火春春不改愁。

几曲画屏新绿暗,一川流玉落红稠。

出门有碍家无累,水北山南负胜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菊秋呈南塘

凄凉时序每兴嗟,那复登高似孟嘉。

尚喜乌纱粘皓发,犹存青眼对黄花。

百篇剩有诗堪索,九日愁无酒可赊。

采采缅怀元亮节,不随流俗竞春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