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五题(其二)三亭岗

相得语未究,相知心已陈。

喜生岗上夜,痛定箦中身。

兴废自王郑,恩酬生魏秦。

满怀机变学,岂谓有燕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尉氏五题(其二)三亭岗》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首句“相得语未究,相知心已陈”,开篇即以对话与理解的不完全性,引出知己之情的深厚与复杂。这里的“相得”与“相知”分别指相互理解与相互了解,但“语未究”与“心已陈”则暗示了情感的深入与交流的局限,形成一种微妙的矛盾感。

接着,“喜生岗上夜,痛定箦中身”,将情感推向高潮。在夜晚的山岗上,诗人或许因某种喜悦而兴奋,而在竹席之上的平静中,又可能隐藏着深沉的痛苦或反思。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情感的多面性,也暗示了生活中的复杂与矛盾。

“兴废自王郑,恩酬生魏秦”,这两句转向对历史的思考。王与郑、魏与秦,代表了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政权与文化,诗人在这里探讨了兴衰更替的自然规律以及历史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当下社会现象的一种隐喻。

最后,“满怀机变学,岂谓有燕人”,表达了诗人对复杂世事的深刻理解与无奈。这里的“机变学”指的是权谋与策略的学习,而“燕人”则可能暗指善于运用这些手段的人。诗人似乎在说,尽管自己学到了许多权谋之术,却并未能成为那样的人,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历史变迁和个人修养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尉氏五题(其三)蓬池

旷野饮绿水,往往如具区。

尉氏得此景,赐民非自娱。

想成独乐戒,故能与民俱。

阮籍方外豪,徘徊顾梁都。

亦恐感嘉惠,岂特怀壮图。

逸兴果何类,茫茫谁与拘。

度量贮天汉,岂不容葭芦。

兴废未始定,陵谷俄已殊。

昔为凫鹥乡,今为狐鼠庐。

厚泽瘗膏壤,能复滋耕夫。

得利已足喜,怀古安用吁。

形式: 古风

尉氏五题(其四)啸台

脱身魏晋间,嗣宗南阮英。

长啸写逸兴,偶为台上行。

或带竹林醉,独驾无将迎。

风月乃所友,相投清与明。

微引踵中息,稍从唇齿鸣。

渐渐薄林杪,飘堕令人惊。

忧愤闻而平,贪浊闻而清。

苏门得孙子,答以鸾凤声。

不应乃深应,栖导良自诚。

当悟啸中旨,可传言外情。

台在声不传,万籁徒汝争。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尉氏五题(其五)七贤里

遥想七贤会,空留七贤里。

神交遗形骸,清流外尘滓。

脱略堕险怪,嵇阮两高士。

白视骄法家,红锻傲公子。

所识不及才,或殆或以死。

山公颇适用,选职尤可喜。

立少规不祥,去备忧不轨。

窃恐阮与嵇,于此未能耳。

向秀稍知义,由父谩知止。

酒隐名刘伶,无志君子仕。

王戎贪聚钱,阮咸亟追婢。

观德清流中,二子有臧否。

修短归黄埃,毁誉落青史。

盛世人已非,荒原物空是。

贤者观我吟,聊用择所履。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灵草

五行在万类,惟草最柔弱。

春至忙发生,秋来遽衰落。

如何却有灵,阴制长生药。

金石走或飞,落鼎谁能捉。

若乃赤帝兵,飞走请自缚。

万鍊致妙用,造化犹天作。

中抱阴阳精,浅陋安可度。

莫笑荣复枯,浮生尚堪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