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庭观用东坡韵(其二)

山房书篆自磨丹,溪月还来照碧潭。

鼎惧神奸暗持去,道人聊保一枝安。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在山中的书房里独自研磨丹药,溪边的月光又洒满清澈的水潭。
担心有人暗中偷走宝鼎,修道之人姑且保有一份安宁。

注释

山房:书房。
篆:篆书,古代的一种书法。
自磨丹:自己研磨丹药。
溪月:溪边的月亮。
碧潭:清澈的水潭。
鼎:古代烹煮或祭祀用的大锅,这里可能指神器。
神奸:心怀不轨的人。
暗持去:偷偷拿走。
道人:修道之人。
聊保:姑且保持。
一枝安:一份安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铚创作的,名为《妙庭观用东坡韵(其二)》。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

“山房书篆自磨丹”,这里的“山房”指的是隐居之所,“书篆”则是古代印章的一种,用于加盖文书或艺术品以示拥有。诗人在这静谧的环境中沉浸于研磨丹药,这里的“丹”不仅可以理解为道教修炼中的仙丹,也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积累。

接下来的“溪月还来照碧潭”,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观。溪流映照着皎洁的月光,流水与山石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这里的“碧潭”突出了环境之美,也象征诗人心灵深处的清澈和宁静。

第三句“鼎惧神奸暗持去”,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不公或邪恶之事的担忧。“鼎”是古代的一种青铜器具,常用来烹煮食物。这里则比喻那些被权势和不正之风所掩盖的真相。而“神奸暗持去”,则反映出诗人对这些隐秘而又令人不安事态的心理状态。

最后一句“道人聊保一枝安”,则表现了诗人的超然物外之心境。这里的“道人”指的是修炼道家的人士,“聊保一枝安”则表达了一种对现世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态度的追求。即使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中,诗人也希望能够保持内心的一份清净与平和。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同时又不失诗意。它既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诗般的美丽画面,又流露着诗人对世间真相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08)

王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巫山高

十二危峰隐寒雾,旁连三巴下三楚。

断崖青黄耸天壁,秀色苍茫接天路。

鼓瑟玉京嬉帝傍,下镇九渊称帝女。

冥心可见类相求,梦里襄王契神遇。

锵然玉佩似可期,倏尔霓旌去无所。

天风浩荡吹太清,万里凭虚送飞步。

行云行雨终不来,岁月人间几朝暮。

那知一戏疑万古,至今不知高唐处。

仙兮神兮非与是,流传只有兰台赋。

山藏虎兕争怒号,峡束江水翻波涛。

舟楫寄命轻鸿毛,犹起羡慕成讥嘲。

行人所见日卑浅,仰首弥觉巫山高。

形式: 乐府曲辞

折杨柳

手拗杨柳赠行人,情条恨叶江南春。

朦胧疏烟湿芳草,摇落微风生白蘋。

长亭短亭销离魂,古情不尽今情新。

一声骊歌几声哭,行人去后春江绿。

歌哭相杂江水头,相看不发情何属。

江河到海有穷日,轮蹄行路无已时。

路傍杨柳折已尽,东风再换明年枝。

形式: 古风

杏花(其二)

醉里馀香梦里云,又随风雨去纷纷。

人间春色都多少,莫扫残英枉断魂。

形式: 七言绝句

系舟馀杭门访西湖金轮寺参上人

北郭望西湖,微径几寻尺。

澹与人意长,云寒正无色。

深寻幽禅居,步转苍山侧。

落叶不可纪,遮尽山下石。

师方无定居,我亦何所适。

四海漭无归,老矣山中客。

百年熟机缘,还此共禅寂。

语罢今古分,坐上有陈迹。

一笑视此生,何事非戏剧。

开门纳遥峰,暮雨一江白。

兹游非世逢,归路晚萧瑟。

积阴迷晓昏,钟声报将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