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韵一首

风日虽寒昼景长,探春远访白莲庄。

岸冰犹在水先绿,柳叶未生条已黄。

老木根侵苔径窄,新梅花入酒卮香。

天真不必人修饰,得趣勿嫌台馆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尽管天气寒冷白天却较长,探访春天我远游白莲庄。
岸边的冰层还未消融,水面已先泛起绿色,柳树新叶未长枝条已显黄色。
老树根深入苔藓小径狭窄,新开的梅花香气溢满酒杯。
大自然的纯真无需人工雕琢,欣赏趣味不嫌殿堂荒凉。

注释

风日:天气。
寒:寒冷。
昼景:白天景色。
探春:探访春天。
白莲庄:白莲庄(可能指一处地方名)。
岸冰:岸边的冰层。
水先绿:水面先变绿。
柳叶未生:柳树新叶未长出。
条已黄:枝条已显黄色。
老木:老树。
根侵:根深入。
苔径:苔藓小径。
窄:狭窄。
新梅:新开的梅花。
酒卮:酒杯。
天真:自然的纯真。
人修饰:人工雕琢。
得趣:欣赏趣味。
勿嫌:不嫌弃。
台馆:殿堂。
荒:荒凉。

鉴赏

此诗描绘早春探访白莲庄的景象,风和日头虽然仍带有寒意,但昼长已渐显露出春天的气息。岸边冰尚未融化,水面却已经呈现出绿意,而柳树上的叶子还未萌发,却见枝条已泛黄色。老树根部逐渐覆盖了苔径,路径变得狭窄;新开的梅花香气已经渗入酒中。

诗中的景象生动自然,无需人工修饰即可感受到天然之趣。末尾“得趣勿嫌台馆荒”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于人造环境不完美的宽容态度,体现了一种超脱物外、顺应自然的心境。

司马光在此诗中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通过细腻的笔触,他成功地将早春的生机与静谧的情怀融为一体,让读者仿佛也能随着诗人的脚步,踏进那未被世俗打扰的宁静世界。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君贶环溪

地胜风埃外,门深花竹间。

波光冷于玉,溪势曲如环。

荣路回翔厌,华轩啸咏闲。

堪羞谢太傅,不复到东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吴正肃公挽歌辞三首(其三)

念昔少年日,谬登君子堂。

重言何以称,厚德不能忘。

玉麈声容在,泉台岁月长。

凭谁寄清泪,为我洒松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吴正肃公挽歌辞三首(其二)

辞华已独步,政治复无前。

吏不容三穴,民皆戴二天。

于今知和寡,自古愧才偏。

惆怅棠阴下,仁风尚蔼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吴正肃公挽歌辞三首(其一)

皇家延茂异,鹗立迥无伦。

高议谁能夺,英才自有真。

骅骝宁受絷,水鉴不栖尘。

试为咨清论,风流第几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