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

老去惯摇落,第看芳岁阴。

穗残饥鸟集,荷破曝龟沈。

远岫多馀紫,寒溪有定浔。

残蝉何所畏,缄口抱秋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年岁已老,习惯了花开花落,只看那一年年的光阴流逝。
稻谷已熟,饥饿的鸟儿聚集而来;荷花凋零,露出藏在水中的乌龟。
远处的山峦上,紫色的云雾缭绕;寒冷的溪流旁,固定的石岸静立。
残存的蝉鸣不再惧怕什么,它们沉默地守在秋树林中。

注释

老去:指年岁已老。
惯摇落:习惯了花开花落。
芳岁阴:一年年的光阴。
穗残:稻谷已熟。
饥鸟集:饥饿的鸟儿聚集。
曝龟沈:露出藏在水中的乌龟。
远岫:远处的山峦。
馀紫:紫色的云雾。
定浔:固定的石岸。
残蝉:残存的蝉鸣。
何所畏:不再惧怕。
缄口:沉默。
秋林:秋树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之人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内心世界的独白。诗人以一种淡然、从容的心态,面对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老去惯摇落,第看芳岁阴"表达了诗人对于年华易逝的感受,他已经习惯了秋风中树叶的摇曳,并且专注于观察那些尚存青春气息的岁月。

接下来的"穗残饥鸟集,荷破曝龟沈"则描绘了一幅秋末的景象,稻穗已经成熟并开始枯萎,饥饿的小鸟聚集在一起,而池塘中的荷叶已破,小乌龟沉潜于水底。这些意象都透露出一种季节更迭和生命力度衰退的氛围。

"远岫多馀紫,寒溪有定浔"则是诗人对远处山峦和近旁溪流的描写。远方的山峰在落日余晖中染上了一抹紫色,而寒冷的溪水中却有一股清澈而坚定的溪流,这可能象征着即便是在衰老与寒凉中,依然有着不变的生命力和美好。

最后两句"残蝉何所畏,缄口抱秋林"则是诗人在表达一种对死亡的恐惧以及面对自然界的无奈。他问及那只残留的蝉虫为何要害怕,又或者它该去哪里寻找避难之地。同时,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悲凉,他缄默不语,只是抱着即将枯萎的秋林,似乎在用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和情感投射,展现了一位老者面对生命终点时的复杂情感和哲思。

收录诗词(1582)

宋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字:子京
  •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 生卒年:998~1061

相关古诗词

老还

老还东观复怀铅,坐对秋风鬓飒然。

怨曲未平曾破瑟,故疮虽愈尚惊弦。

萧条门巷张罗外,阒寂曹司搁笔前。

借问不才为累否,古来山水尽天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自讼(其一)

史藁虽残得自随,兵符未解定堪蚩。

淹留正似周南老,戏剧何争灞上儿。

铅笔用多毛秃落,鬓髯愁罢雪纷垂。

十年尚滞成书奏,可验相如属思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自讼(其二)

有人多病卧遥帷,误舍寒耕失故畦。

每畏宾朋嘲乘雁,宁教子弟爱家鸡。

淹中学废心都塞,辕下鸣馀耳更低。

自顾上恩无一报,何颜岁晚望金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自讼(其三)

坐毡无客冻鸱愁,谈树萧然两见秋。

执戟不知身寂寞,写书犹得罪风流。

官閒无日惭轩鹤,机尽多年谢海鸥。

借问殿科能免否,杜陵男子有耕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