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喜雪韵呈同官诸丈不敢辍禁物之令也二首(其一)

不用忧他道路难,浑沦宇宙杳无端。

齐腰若未能逃佛,灭迹何妨且弃官。

节士挺身松柏比,田翁满眼稻粱看。

明年饱吃宣州饭,管取便便此腹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不必担心前行路途艰难,整个宇宙广阔无边。
即使腰围未能减小如佛,暂时放下官职也无妨。
高尚的人以松柏的姿态挺立,农夫眼中只有稻谷和高粱。
来年在宣州吃得饱饱的,必定能让你这肚子圆滚滚。

注释

忧他:担忧那。
道路难:行走的困难。
浑沦:广大无际。
宇宙:天地万物。
杳无端:没有尽头。
齐腰:腰围减小到像佛一样。
逃佛:比喻减小到极点。
灭迹:消失踪迹。
何妨:不妨。
弃官:放弃官职。
节士:有节操的人。
挺身:挺直身体。
松柏比:以松柏为榜样。
田翁:农夫。
满眼:全心全意。
稻粱:稻谷和高粱,代指生活所需。
明年:来年。
宣州饭:宣州的食物。
管取:必定。
便便:形容肚子圆润。
此腹胖:这肚子会变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开篇两句“不用忧他道路难,浑沦宇宙杳无端”表达了诗人面对复杂的人生道路时所持有的豁然自得和超然物外的心境。

接着,“齐腰若未能逃佛,灭迹何妨且弃官”这两句则透露出一种对于世俗功名的淡泊之情。诗人似乎在劝说,即使是身居高位,也不必过于沉迷于仕途,因为最终都无法逃脱宿命,只需顺其自然,放下尘封的追求。

“节士挺身松柏比,田翁满眼稻粱看”则描绘了诗人所向往的生活状态。这里的“节士”指的是有节操、有道德的君子,而“松柏”则象征着坚贞不屈和高洁脱俗。而“田翁满眼稻粱看”则是一种对自然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自己能像田园老翁一样,只需观赏眼前的稻子就心满意足。

最后两句“明年饱吃宣州饭,管取便便此腹胖”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简单生活的一种期待和憧憬。这里的“宣州饭”可能是指一种简单朴实的地方美食,而“管取便便此腹胖”则是一种对未来的乐观态度,预示着即使在简单的物质条件下,也能享受生活,保持愉悦的心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和简单生活的歌颂,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哲学思想。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乡举鹿鸣劝驾

上苑春光已探来,诸公逸驾莫迟回。

点头定有文惊坐,烧尾何妨酒吸杯。

自是功名难躲避,须知气节要壅培。

老夫亲手传衣钵,来岁图经用再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其二)

莫嫌一点稚阳微,化育工夫自此推。

履袜已无亲可献,黍羔犹与俗相宜。

数千里外萦心事,四五更头攲枕时。

恳恳对天香一炷,定知人愿必天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其一)

六十三馀七十翁,颇从静里得些工。

阴阳理向尘尘见,天地心于物物同。

荔挺生来元不死,葭灰塞处自能通。

古今宇宙浑如此,康节何烦企下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其三)

劝君莫望楚云飞,一片云飞两泪垂。

去岁尚传鸿雁信,今年空念鹡鸰诗。

大刀折处心尤苦,半臂添来体更羸。

鼓笛谩将厅事聒,谁知里面有人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