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和彦立兄韵悼伯父仲球

月华秋气共清圆,千古佳时句一联。

节物伤心还惙惙,山光经雨自涓涓。

潢池兵火今方炽,沟壑饥羸正可怜。

怊怅去年人已矣,乱离谁复问招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秋月和凉意共享圆满的景象,千古以来的美好时刻仿佛一句诗联。
季节变换让人心中悲凉,山色在雨后静静流淌。
如今战乱如池水般沸腾,沟壑中的饥饿和疲惫尤其令人怜悯。
遗憾的是,去年的人已经不在,乱世之中,又有谁能关心这些困苦呢?

注释

月华:明亮的月光。
千古:千百年来。
佳时:美好的时刻。
句一联:一句诗联。
节物:季节的景物。
伤心:心中悲伤。
惙惙:忧心忡忡的样子。
山光:山色。
潢池兵火:比喻战乱,潢池指小池塘。
炽:旺盛。
沟壑:山谷。
饥羸:饥饿和瘦弱。
怊怅:惆怅,感慨。
去年人:去年的亲人或朋友。
乱离:战乱离散。
招延:邀请,关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道创作的《中秋和彦立兄韵悼伯父仲球》,通过对中秋佳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之情。

"月华秋气共清圆,千古佳时句一联。" 这两句通过对中秋明月与秋天清新的气息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千古不变的美好时光,诗人似乎在寻找那种超越时间的永恒之美。

"节物伤心还惙惙,山光经雨自涓涓。" 节令和节气常与悲凉的情感相连,"节物"一词便触动了心中的哀愁。而"山光"则在经过雨水的洗礼后变得更加清新,但也显得有些凄凉。

"潢池兵火今方炽,沟壑饥羸正可怜。" 这两句诗转而描绘了战乱与饥荒的景象,"潢池兵火"形容的是战争的激烈和毁灭,而"沟壑饥羸"则是对饥饿中的百姓的哀怜之情。

"怊怅去年人已矣,乱离谁复问招延。"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于逝去岁月中亲人离去的哀伤,以及在动荡不安的世道中,寻找旧日知己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间悲欢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深沉的怀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反映了战乱时代人们的心酸与无奈。王之道以其精湛的笔法,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诗作充满了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丹阳湖阻风二首(其二)

老去心犹壮,诗成喜欲颠。

时危思报主,穷极待呼天。

归梦先湖外,离情到酒边。

晚来风更恶,舟卧不成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丹阳湖阻风二首(其一)

水阔风还怒,舟轻浪更颠。

云容初过雨,湖势欲吞天。

沙觜青枫外,鱼罾白鸟边。

夕阳应到岸,沉醉酒家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为兴国周少隐题

紫翠森攒面面山,个中佳致为君还。

凭阑人在风尘表,落纸诗成咳唾间。

良夜幸陪红袖醉,清时聊伴白鸥閒。

笼纱归去高城晚,凝翠堂东月满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为彭积甫题熙春堂

似闻伐石旋诛茅,已见高堂荫乐郊。

百里湖山供眼界,满城桃李动春梢。

寒梅过尽看成实,乳燕飞来欲定巢。

何日登临閒信马,路边人复少年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