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晟侍者

秋风处处飘黄叶,正坐蒲团缝坏衲。

道人别我去游方,三度问渠渠不答。

试看如今是甚时,千钧祖道悬于丝。

师求弟子固未暇,可有弟子求其师。

君不见投针彻底惊龙猛,酣醉在床犹未醒。

拈得山僧兔角杖,他年卓在孤峰上。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送晟侍者》由元末明初的梵琦所作,通过生动的描绘与寓言式的表达,展现了禅宗修行中的深刻哲理。

首句“秋风处处飘黄叶”,以秋天的景象开篇,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万物的更迭,引出对生命与修行的思考。接着,“正坐蒲团缝坏衲”描绘了修行者静坐禅修的情景,暗示了他们对自我完善和精神提升的追求。“道人别我去游方”则点出了主人公即将离别,踏上寻求真理的旅程,而“三度问渠渠不答”则以三次提问未得回应,隐喻了修行路上的困惑与挑战。

“试看如今是甚时,千钧祖道悬于丝”两句,以“千钧之重悬于一丝”为喻,强调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真理的微妙与不易把握。接下来,“师求弟子固未暇,可有弟子求其师”则探讨了师徒关系中各自的责任与追求,指出真正的修行不仅是师传,更是自我探索的过程。

最后,“君不见投针彻底惊龙猛,酣醉在床犹未醒”运用了两个典故,前者“投针惊龙”比喻修行者的一举一动都应谨慎,后者“酣醉未醒”则暗示了即使在看似沉醉的状态下,内心仍需保持警觉与清醒。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修行过程的理解,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时刻保持觉察与自省。

“拈得山僧兔角杖,他年卓在孤峰上”以山僧手持兔角杖的形象结尾,象征着修行者最终将独自行走在精神的高峰之上,寓意着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坚持,终能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精髓,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邃探索。

收录诗词(123)

梵琦(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朱,小字昙曜。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为第一。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自号西斋老人。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 字:楚石
  • 籍贯:浙江象山
  • 生卒年:?—1370

相关古诗词

送径山一藏主

一大藏教閒葛藤,尽大地人跳不出。

梦庵本是奇衲子,夜半扶桑吐红日。

拈起凌霄峰顶茶,却是洞庭湖上橘。

三千世界庵摩勒,放开捏聚谁能诘。

松风涧水自谈玄,却笑区区论权实。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鳌山赠仙岩金长老

有鳌山兮甚奇特,镇黄岩兮浮翠色。

峭崔嵬兮高崱屴,直上云端望何极。

君不见雪峰昔遇岩头老,三十年来尽颠倒。

流出胸襟盖天地,鳌山店上方成道。

龙鳞鳞,鱼鳞鳞,几番沧海飞红尘。

毗岚猛风吹不动,十洲三岛长如春。

形式: 古风

笑云

山中人笑云来去,几度欲留留不住。

一片西兮一片东,为谁挂在青松树。

有时卷,不论高低并近远。

有时舒,南北西东满太虚。

本自无心休问迹,悠扬散漫随风力。

白衣苍狗任纵横,返寂还空何处觅。

却恐山中云笑人,区区未免走红尘。

但能放下便安乐,所以长将云喻身。

形式: 古风

送可禅人

即心是佛无心道,不觉全身入荒草。

语拙今人笑古人,古人却笑今人巧。

后生晚长忌聪明,且要低头学老成。

却忆南泉好言语,嘱渠痴钝过平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