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彦祖学士赴兖州

暂辞天禄请名藩,养志安贫道可尊。

南国士歌阳羡政,东州人识翰林孙。

重兴阙里诸生学,好荐徂徕一子恩。

平日皂囊应草疏,由来忠谠出家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暂时离开朝廷担任地方官,修身养性安于贫穷也是高尚之道。
南方人士赞颂他在阳羡县的良好治理,东部州郡的人们熟知他是翰林出身的孙氏。
他致力于恢复阙里学府的教育,乐于推荐徂徕学子以示恩德。
平日里处理政务,常有直言进谏的奏章,忠诚正直自古出自书香门第。

注释

暂辞:暂时离开。
天禄:古代官职名,这里指朝廷高位。
名藩:有名望的地方官。
养志:修养志向。
安贫:安于贫困。
阳羡政:在阳羡县的政绩。
东州人:东部州郡的人们。
识:认识,了解。
翰林孙:指孙氏本人曾任翰林。
重兴:重新振兴。
阙里:孔子故里,代指儒家学府。
诸生学:众多学生的学习。
好荐:喜好推荐。
徂徕一子:徂徕的优秀学子。
平日皂囊:日常处理政务的文书。
草疏:起草奏章。
忠谠:忠诚正直。
出家门:出自读书人的家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襄为友人彦祖学士即将赴任兖州而作,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与祝福。首句“暂辞天禄请名藩”描绘了彦祖放弃京城官职,主动请缨到地方任职的情景,显示出其高尚的品格和对职责的担当。次句“养志安贫道可尊”赞扬了彦祖选择清贫之地以修身养性,坚守道义的精神。

第三句“南国士歌阳羡政”,通过“南国士”的歌唱,反映出他在阳羡县施政的成效显著,赢得了百姓的赞誉。第四句“东州人识翰林孙”则强调了他的才识和名声,表明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翰林出身的人物。

第五句“重兴阙里诸生学”表达了彦祖对于教育的重视,希望在兖州能振兴儒学教育,体现了他的文化情怀。最后一句“好荐徂徕一子恩”祝愿他在任上能给予徂徕学子特殊的关怀和恩惠,同时暗示了彦祖的公正无私。

整首诗以赞颂和期待为主,展现了彦祖学士的道德风范和治政才能,以及诗人对其出仕地方的深深祝福。

收录诗词(187)

陈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钟离郎中知婺州

皓首潘郎少似君,一麾新得浙江濆。

神仙窟宅金华近,吴越封疆宝婺分。

沈约瘦来题八咏,张颠醉后扫千文。

才高政美应无事,莫厌双溪卧白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崔黄臣知庐山县

勿叹庐山远,天涯总是民。

还家安老母,去国慕忠臣。

斜月秦关晓,秾花锦里春。

临行无所赠,为邑莫如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重阳阁下和同舍

君逢佳节忆还家,我亦淹留感岁华。

清禁雠书惊白发,故园吹帽负黄花。

谢安行有登山屐,扬子居无载酒车。

何日得归溪上隐,大收图史作生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重阳席上赋菊花

折菊东篱下,携觞为燕遨。

閒情秋后放,幽艳静中高。

九月陶公酒,三闾楚客骚。

及时须采掇,忍使弃蓬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