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直左掖门送彝仲南归

金塘回素波,中有双鸳鸯。

托身在清禁,和鸣君子旁。

顾此同林鸟,孤翼忽南翔。

生平志慷慨,何事独难忘。

本为四海人,岂得常相将。

丈夫重知已,万里同一乡。

黾勉效贞亮,德辉在岩廊。

莫忧青蝇多,和璧贵善藏。

执手不能语,怅矣结中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龙所作的《仲夏直左掖门送彝仲南归》。诗中描绘了仲夏时节,诗人站在左掖门送别友人彝仲南归的情景。诗中以“金塘回素波”开篇,借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离愁的氛围。

“中有双鸳鸯”,诗人以鸳鸯比喻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暗示二人关系亲密和谐。“托身在清禁,和鸣君子旁”,进一步强调了友人间的默契与相互扶持,如同君子之交淡如水,却能彼此理解与支持。

接着,“顾此同林鸟,孤翼忽南翔”,诗人以“同林鸟”自比,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南归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独立飞翔的祝福与期待。接下来的几句“生平志慷慨,何事独难忘”,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高尚志向的敬佩,以及对分别后难以忘怀的感慨。

“本为四海人,岂得常相将”,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预示了两人未来可能的分离。随后,“丈夫重知已,万里同一乡”,表达了诗人对真挚友谊的重视,认为真正的知己不论距离多远,心始终相连。

最后,“黾勉效贞亮,德辉在岩廊”,诗人勉励友人保持正直,品德光明磊落,希望友人的美德能够广为人知。同时,“莫忧青蝇多,和璧贵善藏”,则是对友人品格的肯定,提醒友人不必担心外界的非议,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纯净与高尚。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深情厚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高远的人生追求。

收录诗词(68)

陈子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介,、懋中、人中,、海士、轶符等。汉族。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 字:卧子
  • 号:大樽
  • 籍贯: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
  • 生卒年:1608—1647

相关古诗词

杂诗四首(其一)

日夕登高台,驰目穷千里。

众星灿云间,经纬谁能理。

神哉玉衡运,天枢无终始。

上有琼瑶宫,紫皇日端委。

我欲乘飞鸾,衔书碧云里。

声殷途逾遐,心长情何已。

怀中五色石,相见徒磊磊。

形式: 古风

杂诗四首(其二)

山椒微风发,薄暮迟佳人。

颓阳澹林表,素月生河津。

伫立怀往路,时晏多苦辛。

君家青云楼,瑶华艳当春。

皋兰亦有芳,欲寄良无因。

欢爱岂足重,要使恩谊申。

浮云诚易阻,白璧终见珍。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杂诗四首(其三)

至道无相非,末流乖心迹。

高怀苟不亮,执谊日以积。

贤随贵同用,愚与贱交役。

腾名自有阶,投谗岂无隙。

营营棘上蝇,可以携金石。

履纯思寡尤,超方鲜奇策。

毁誉苟未忘,顾影惭局蹐。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杂诗四首(其四)

尚口自有穷,扪舌岂我欺。

伊予昧机变,率性不自知。

遇物皆里言,当险若履夷。

于已固弗慎,安望人保持。

俛仰生平内,常与悔相随。

沈默苦不早,壮盛忽若驰。

世人贵形迹,君子敬威仪。

臧否圣所诚,南容真我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