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四首(其一)

日夕登高台,驰目穷千里。

众星灿云间,经纬谁能理。

神哉玉衡运,天枢无终始。

上有琼瑶宫,紫皇日端委。

我欲乘飞鸾,衔书碧云里。

声殷途逾遐,心长情何已。

怀中五色石,相见徒磊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龙所作的《杂诗四首》之一,通过描绘日暮时分登高远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首句“日夕登高台,驰目穷千里”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登上高台,极目远眺,试图穷尽千里之景的壮阔画面。接着,“众星灿云间,经纬谁能理”一句,将目光转向夜空,繁星点点,仿佛在云间闪烁,而这些星辰之间的关系,如同经纬线一般复杂,难以理清,隐喻着宇宙的深邃与神秘。

“神哉玉衡运,天枢无终始”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思考,玉衡星的运转,天枢星的永恒存在,都体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不朽。接下来,“上有琼瑶宫,紫皇日端委”则想象了一个位于天空之上的琼瑶宫殿,紫皇(可能指天帝)端坐其中,象征着权力与秩序。

最后,“我欲乘飞鸾,衔书碧云里”表达了诗人渴望飞翔于云端,传递信息的愿望,既是对自由与探索的向往,也是对知识传播的渴望。“声殷途逾遐,心长情何已”则道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绵延不绝。“怀中五色石,相见徒磊磊”以五色石比喻心中的理想与追求,虽然心中充满希望,但现实却往往让人感到无力与失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权力、自由、理想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洞察,以及在探索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渴望。

收录诗词(68)

陈子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介,、懋中、人中,、海士、轶符等。汉族。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 字:卧子
  • 号:大樽
  • 籍贯: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
  • 生卒年:1608—1647

相关古诗词

杂诗四首(其二)

山椒微风发,薄暮迟佳人。

颓阳澹林表,素月生河津。

伫立怀往路,时晏多苦辛。

君家青云楼,瑶华艳当春。

皋兰亦有芳,欲寄良无因。

欢爱岂足重,要使恩谊申。

浮云诚易阻,白璧终见珍。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杂诗四首(其三)

至道无相非,末流乖心迹。

高怀苟不亮,执谊日以积。

贤随贵同用,愚与贱交役。

腾名自有阶,投谗岂无隙。

营营棘上蝇,可以携金石。

履纯思寡尤,超方鲜奇策。

毁誉苟未忘,顾影惭局蹐。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杂诗四首(其四)

尚口自有穷,扪舌岂我欺。

伊予昧机变,率性不自知。

遇物皆里言,当险若履夷。

于已固弗慎,安望人保持。

俛仰生平内,常与悔相随。

沈默苦不早,壮盛忽若驰。

世人贵形迹,君子敬威仪。

臧否圣所诚,南容真我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赋得浣纱石

越纱出机中,剪向春风里。

皎若秦川云,飘扬随渌水。

佳人临浅濑,无言空徙倚。

不惜红颜劳,素丝谁为理。

敛衣入中林,澄江皓千里。

青苔日夜生,沈思竟难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