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

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

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

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

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堆。

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

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

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

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

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

形式: 古风

翻译

曾经阅读《西域传》,记述汉朝占有轮台之事。
古老的边塞历经千载已空寂,唯有阴山独立高峻。
西域二庭靠近西海之滨,六月时分竟吹起秋风。
日暮时登上北楼眺望,浓重的杀气凝结不散。
广袤的荒原不见鸟儿飞翔,唯见白龙堆沙丘连绵。
故国远在天际尽头,归乡之心日益深长。
主将新近破敌胡虏,西郊一带消除了烽烟尘埃。
边城一片宁静无事,手抚宝剑却空自徘徊。
有幸能在幕府任职,置身于众多贤才之中。
虽然已知安定边疆之策,但未能完全实现平生抱负。

注释

尝:曾经。
读:阅读。
西域传:古代史书,记载西域地区历史、地理等信息。
汉家:指汉朝。
得:占有。
轮台:古代西域地名,位于今新疆境内。
古塞:古老的边塞。
千年:形容时间长久。
空:空寂,无人居住或活动。
阴山:山脉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独:单独,独自。
崔嵬:形容山势高峻。
二庭:指西域的龟兹、焉耆两国,或泛指西域诸国。
近:靠近。
西海:古代对西方湖泊或海域的泛称,此处可能指咸海或里海。
六月:农历六月。
秋风:秋季的风,此处反常出现,暗示边疆气候特殊。
日:日益,一天比一天。
上:登上。
北楼:城北的高楼,用于登高望远。
杀气:战场上肃杀的气氛,象征战争的紧张局势。
凝不开:凝结不散,形容杀气浓厚,久久不消。
大荒:广阔的荒野。
无鸟飞:没有鸟儿飞翔,形容荒凉寂静。
但见:只见,只看到。
白龙堆:古代沙漠名,位于今新疆罗布泊东,以沙丘形态奇特著称。
旧国:故国,指诗人的故乡。
眇:遥远,渺茫。
天末:天边,极远处。
归心:思归之心。
悠哉:长久,深远。
上将:高级将领,主将。
新破胡:新近击败胡人(北方游牧民族)。
西郊:城市西部的郊区。
绝:断绝,消失。
烟埃:烽烟与尘埃,代指战乱和战火。
边城:边境城市。
寂无事:静谧无事,形容和平宁静。
抚剑:手抚宝剑。
空徘徊:空自徘徊,表示诗人虽身处安宁但仍感壮志未酬。
幸得:有幸得到。
趋幕中:在幕府任职,参与军政事务。
托身:寄身,投身。
厕群才:置身于众多有才能的人之中。
早知:早已知道。
安边计:安定边疆的策略。
未尽:尚未完全实现。
平生怀:平生的抱负,一生的理想。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岑参以其雄浑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在诗中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孤独与哀思。

首句“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疆土的关怀。轮台,位于今天的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据点,这里被提及,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标志,也象征着汉族文化的辐射。

“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中,“古塞”指的是历史上边防要塞,而“千年空”则透露出一股沧桑巨变、人事皆非之感。接着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阴山独崔嵬”,阴山,横亘在北国,如同长城一般,是中国古代边防的象征,它的孤独与巍峨,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立无援。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中,“二庭”可能指的是边塞上的两处要塞,而“六月秋风来”,则是对季节变化的描写,通过秋风的萧瑟,增添了一种凉意和悲凉。

接下来的“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表达了诗人登楼所见,夕阳西下的景象,以及心中的沉重与忧虑。北楼,是边塞上的瞭望之地,而“杀气凝不开”,则是对战争氛围的感受,透露出边疆战事的紧张。

“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堆”中,“大荒”形容广袤无垠的荒野,而“无鸟飞”,则是对这片荒芜之地生灵稀少的描绘。接着的是“但见白龙堆”,可能指的是沙丘或积雪,白龙在这里成为了荒凉景象的一部分。

“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旧国”暗示着历史的久远,而“眇天末”,则是时间流逝、物是人非之感。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归乡的渴望,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边的遥远。

最后,“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几句,则是对战争胜利后的情景描写,以及诗人个人命运与历史使命之间的纠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边塞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历史感。岑参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艺术才华,更是将个人情怀与时代背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篇充满力量和感染力的边塞之作。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登古邺城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形式: 古风

登嘉州凌云寺作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

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

僧房云濛濛,夏月寒飕飕。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远舟。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缑山西峰草堂作

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

遂耽水木兴,尽作渔樵言。

顷来阙章句,但欲閒心魂。

日色隐空谷,蝉声喧暮村。

曩闻道士语,偶见清净源。

隐几阅吹叶,乘秋眺归根。

独游念求仲,开径招王孙。

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

栖迟虑益澹,脱略道弥敦。

野霭晴拂枕,客帆遥入轩。

尚平今何在,此意谁与论。

伫立云去尽,苍苍月开园。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感旧赋附歌

东海之水化为田,北溟之鱼飞上天。

城有时而复,陵有时而迁,理固常矣,人亦其然。

观夫陌上豪贵,当年高位,歌钟拂天,鞍马照地,积黄金以自满,矜青云之坐致,高馆招其宾朋,重门叠其车骑。

及其高堂倾,曲池平,雀罗空悲其处所,门客肯念其生平?

已矣夫!世路崎岖,孰为后图?

岂无畴日之光荣,何今人之弃予。

彼乘轩而不恤尔后,曾不爱我之羁孤。

叹君门兮何深,顾盛时而向隅。

揽蕙草以惆怅,步衡门而踟蹰。

强学以待,知音不无。

思达人之惠顾,庶有望于亨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