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致仕朱郎中令孙

世间荣利无穷物,奔走劳劳何所之。

仕宦为郎非不达,功名有命待无时。

橐中虽乏千金直,膝下常携两绶儿。

细校人生能此少,好从闾里乐期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世间追求名利的事物无穷无尽,人们忙碌奔波究竟要去往何处。
做官如果能成为郎官并非不能成功,但功名富贵要看命运何时降临。
虽然口袋里没有千金财富,但膝下常常有两个孩子陪伴。
仔细想想,人生中有这样简单的快乐已经很少了,最好在乡间享受长寿的乐趣。

注释

世:世界。
荣利:名誉和利益。
无穷物:无数的东西。
奔走:忙碌奔波。
劳劳:劳累不堪。
仕宦:做官。
郎:郎官。
非不达:并非不能达到高位。
功名:功名地位。
有命:由命运决定。
无时:不确定的时间。
橐中:口袋里。
乏:缺乏。
千金直:千金财富。
膝下:膝边,指家庭。
两绶儿:两个孩子。
细校:仔细思考。
能此少:如此之少。
好:最好。
从:跟随。
闾里:乡间。
乐期颐:享受长寿的乐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所作,名为《送致仕朱郎中令孙》。通过这短短的八句,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对世事的深刻认识与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世间荣利无穷物,奔走劳劳何所之。”两句描绘了世人对于荣华富贵的无尽追求和为此付出的辛勤奔波,但这种努力往往没有明确方向,显得有些迷茫。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世俗功名的反思与批判。

“仕宦为郎非不达,功名有命待无时。”这里,“仕宦”指的是做官,“为郎”则是担任郎中之职,这在古代中国是一种较高的官位。诗人表示,即使达到这样的高度,也并不是没有所谓的“达”,即成功或满足。但功名这东西,往往取决于命运,而非个人努力所能完全左右。

接下来的“橐中虽乏千金直,膝下常携两绶儿。”则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描写。橐中指的是古代官员的钱袋,即使钱袋里装满了千金,但只要膝下有孩子相伴,这份温暖与快乐就足以抵御物欲的诱惑。

“细校人生能此少,好从闾里乐期颐。”诗人在这里提倡一种简约的人生观。他认为,仔细审视人生,能够发现真正重要的是亲情和家庭生活。因此,他主张人们应该享受家庭带来的快乐,并以此来慰藉晚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功名利禄的反思,以及对家庭生活的肯定,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宁静的心境。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送惠思归钱塘

孤岫平湖外,禅房老柏阴。

倦游谙浊世,独往遂初心。

夜雨灯窗迥,秋苔屐齿深。

勿锄山径草,便有俗人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程端明知成都

高阳将幕开,濯锦使旌来。

欲识关头雪,正如江上梅。

宵衣矜远俗,露冕寄良才。

岂待三年最,脩梧茂帝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谢都官知光化军

厩吏整车马,匆匆办晓装。

青緺出阊阖,朱旆指沧浪。

野店杏初发,津亭柳已黄。

行行不可驻,犹及劝耕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韩太祝知钱塘

冠佩郁相映,由来积德家。

一时推隽异,四海走声华。

图籍添舟重,江山忘路赊。

夷涂指霄汉,局骥不须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