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舟师分水国,汉将领秦官。
麾下同心吏,军中□□端。
吴门秋露湿,楚驿暮天寒。
豪贵东山去,风流胜谢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即将启程到达浙东的场景,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送别之情和对官员未来的美好祝愿。
“舟师分水国”一句,设定了一个画面:船夫在江河上划分疆界。这里的“舟师”指的是掌管船只的官吏,而“分水国”则是说他们将国家的边界划分得清清楚楚。
接下来的“汉将领秦官”一句,通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引用,增添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这里可能是在提到古代汉朝的将领们统管着秦地的官员,显示出国家的权威和疆域的广阔。
“麾下同心吏”一句,进一步描绘了一幅军队中官员团结一心的景象。“麾下”指的是手持马鞭之下的将领,而“同心吏”则是那些忠诚且意志统一的属官。
紧接着的“军中□□端”处,原文中的缺失使得我们无法准确解读,但从上下文来看,这里应该是在描述军队中的秩序井然或者某种仪式、典礼的庄重场景。
“吴门秋露湿,楚驿暮天寒”两句,则转向了自然界的描写。这里通过对秋夜湿润和晚上寒冷的描述,营造出一种离别时节的凄凉氛围。“吴门”、“楚驿”分别指的是古代吴国和楚国的地名,用来增加诗歌的情感色彩。
最后,“豪贵东山去,风流胜谢安”两句,表现了对官员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这里的“豪贵”可能是指那些有才能且受尊敬的人物,他们或许即将离开前往新的地方。“东山去”则意味着他们要去的地方是充满希望和未来的地方。而“风流胜谢安”,则是在赞美某种高雅、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可能是一种对官员未来境遇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事变迁的描绘,表达了送别之情和对未来某些美好愿景的寄托。
不详
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孤舟行远近,一路过湘东。
官属张廷尉,身随杜幼公。
山河映湘竹,水驿带青枫。
万里思君处,秋江夜雨中。
客路青芜遍,关城白日低。
身趋双节近,名共五云齐。
远水公田上,春山郡舍西。
无因得携手,东望转悽悽。
千人插羽迎,知是范宣城。
暮雪楚山冷,春江汉水清。
红鲜供客饭,翠竹引舟行。
一别何时见,相思芳草生。
谢公邻里在,日夕问佳期。
春水人归后,东田花尽时。
下楼闲待月,行乐笑题诗。
他日吴中路,千山入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