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前有感兼呈崔相公刘郎中

落花如雪鬓如霜,醉把花看益自伤。

少日为名多检束,长年无兴可颠狂。

四时轮转春常少,百刻支分夜苦长。

何事同生壬子岁,老于崔相及刘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花瓣飘落如雪花般洁白,两鬓斑白让我独自悲伤。
年轻时为了名声过于拘谨,多年以来未曾有过放纵的欢乐。
四季轮回春天总是短暂,百刻光阴中夜晚格外漫长。
为何我们同年出生在壬子岁,却老去得比崔相和刘郎还要早呢?

注释

落花:飘落的花瓣。
如雪:像雪一样洁白。
鬓如霜:两鬓白发如霜。
益自伤:更加自我感伤。
检束:约束,拘谨。
颠狂:放纵,不拘小节。
四时轮转:四季更替。
春常少:春天常常短暂。
百刻:古代计时单位,约等于2小时。
支分:划分,此处指时间的划分。
夜苦长:夜晚显得特别漫长。
何事:为何。
同生壬子岁:同年出生在壬子年。
崔相:指崔姓的宰相,具体人物未知。
刘郎:指刘姓的人物,具体人物未知。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以及年华易逝的深刻感慨。诗中通过落花如雪的意象,描绘出春天美好而短暂的景象,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哀伤。

“醉把花看益自伤”一句,表明诗人在饮酒之际,对着春日里的花朵,不禁增添了更多的悲伤。这种悲伤来源于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自身生命年华的流失。

“少日为名多检束,长年无兴可颠狂”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青年时期因名誉而受到许多约束,到了老年则因为缺乏激情和活力,而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放纵不羁。这里的“少日”指的是青春年华,“长年”则是指上了年纪,诗人通过对比两种生活状态,抒发了对生命阶段不同感受的深刻体验。

“四时轮转春常少,百刻支分夜苦长”两句,更是从时间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春天的短暂和夜晚的漫长。这里的“四时”指的是一年四季的循环,“百刻”则是古人计时的一种方式,每日分为一百刻。诗人通过对自然界时间流转的观察,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何事同生壬子岁,老于崔相及刘郎”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表达了与同时代的人共同经历了时光的变迁,但到了老年,只有崔相和刘郎还能陪伴左右。这不仅是对友情的珍惜,也是对人生旅途中难得的同行者的一种怀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个人生命历程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理,是一首充满了生活智慧与情感共鸣的佳作。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足疾

足疾无加亦不瘳,绵春历夏复经秋。

开颜且酌尊中酒,代步多乘池上舟。

幸有眼前衣食在,兼无身后子孙忧。

应须学取陶彭泽,但委心形任去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近见慕巢尚书诗中屡有叹老思退之意又于洛下新置郊居然宠寄方深归心大速因以长句戏而谕之

近见诗中叹白发,遥知阃外忆东都。

烟霞偷眼窥来久,富贵黏身摆得无。

新置林园犹濩落,未终婚嫁且踟蹰。

应须待到悬车岁,然后东归伴老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连雨

风雨闇萧萧,鸡鸣暮复朝。

碎声笼苦竹,冷翠落芭蕉。

水鸟投檐宿,泥蛙入户跳。

仍闻蕃客见,明日欲追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闲出

身外无羁束,心中少是非。

被花留便住,逢酒醉方归。

人事行时少,官曹入日稀。

春寒游正好,稳马薄绵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