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作尉年犹少,无辞去路赊。
渔舟县前泊,山吏日高衙。
幽景临溪寺,秋蝉织杼家。
行程须过越,先醉镜湖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的官员即将辞行赴任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首句“作尉年犹少,无辞去路赊”表明年轻的官员即将踏上离别之路,但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留恋。
接下来的“渔舟县前泊,山吏日高衙”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渔舟停靠在县城之前,山间的小官员忙碌于日常事务,时间仿佛在这里流淌得格外缓慢。
“幽景临溪寺,秋蝉织杼家”让人感受到诗中人物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幽静的山谷中的寺庙旁,是一处清幽的所在,而秋日里的蝉鸣声如同织布机般响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
最后,“行程须过越,先醉镜湖花”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即将踏上前往越地的旅途,但在此之前,希望与友人共同享受镜湖美丽景致,先醉心欢。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之美以及即将到来的离别生活的深切感悟。
不详
(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晚唐著名诗人。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吟诗三十载,成此一名难。
自有恩门入,全无帝里欢。
湖光愁里碧,岩景梦中寒。
到后松杉月,何人共晓看。
灵山巡未遍,不作住持心。
逢寺暂投宿,是山皆独寻。
有时过静界,在处想空林。
从小即行脚,出家来至今。
心知衡岳路,不怕去人稀。
船里谁鸣磬,沙头自曝衣。
有家从小别,是寺即言归。
料得逢春住,当禅云满扉。
闲阁雨吹尘,陶家揖上宾。
湖山万叠翠,门树一行春。
景遍归檐燕,歌喧已醉身。
登临兴不足,喜有数来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