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其十)第十拍

恨凌辱兮恶腥膻,憎胡地兮怨胡天。

生得胡儿欲弃捐,及生母子情宛然。

貌殊语异憎还爱,心中不觉常相牵。

朝朝暮暮在眼前,腹生手养宁不怜。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翻译

痛恨凌辱和腥膻之气,厌恶胡地和胡人的天空。
生育了胡人孩子想舍弃,但对亲生骨肉仍有深深的情感。
虽然外貌不同语言各异,厌恶中又夹杂着爱意,内心深处总是相连不断。
日日夜夜他们就在眼前,亲手养育怎能不心生怜悯。

注释

恨:痛恨。
凌辱:侮辱。
腥膻:腥臭。
胡地:胡人的地方。
胡天:胡人的天空。
生得:生育。
弃捐:舍弃。
宛然:明显,显然。
貌殊:外貌不同。
语异:语言差异。
憎还爱:厌恶中又含爱意。
心中:内心。
相牵:相连。
朝朝暮暮:每日每夜。
腹生手养:亲手养育。
宁不:怎能不。
怜:怜悯。

鉴赏

此诗描绘的是对异族侵略的强烈憎恨与哀伤之情。开篇即以“恨凌辱兮恶腥膻,憎胡地兮怨胡天”表达了深刻的仇视和对外来征服者的痛恨。其中,“凌辱”指的是被压迫欺凌的情感,“腥膻”则象征着血腥与恶臭,这里的“腥膻”暗示着战争带来的死亡与破坏。“憎胡地兮怨胡天”则直接表达了对异族土地和天空的敌视之情。

随后,“生得胡儿欲弃捐,及生母子情宛然”一句,诗人通过表达即使是异族的孩子,也有其母亲的爱抚养育,这种母爱与人类共同的情感相比,不可轻易割舍。这里体现了对生命和母性之美的尊重。

接着,“貌殊语异憎还爱,心中不觉常相牵”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尽管在外表上有差异,但内心深处仍然是相互吸引和依赖。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类共同性的认同与感怀。

最后,“朝朝暮暮在眼前,腹生手养宁不怜”一句,则是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去看待这种关系。每天见面、抚养孩子,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情感联系,不可轻视。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与冲突,既有民族矛盾的憎恨,也有人类情感的普遍性。

收录诗词(116)

刘商(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画家。能文善画,诗以乐府见长。官虞部员外郎。后出为汴州观察判观察判官。后辞官从事自己喜欢的诗画创作事业,的诗歌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唐才子传》卷四说他“拟蔡琰《胡笳曲》,脍炙当时”。《全唐诗》收录有的很多诗歌

  • 字:子夏
  • 籍贯:徐州彭城县
  • 生卒年:766年—779年

相关古诗词

哭萧抡

何处哭故人,青门水如箭。

当时水头别,从此不相见。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哭韩淮端公兼上崔中丞

坚贞与和璧,利用归干将。

金玉徒自宝,高贤无比方。

挺生岩松姿,孤直凌雪霜。

亭亭结清阴,不竞桃李芳。

读书哂霸业,翊赞思皇王。

千载有疑议,一言能否臧。

儒风久沦弊,颜闵寿不长。

邦国岂殄瘁,斯人今又亡。

别离长春草,存没隔楚乡。

闻问尚书恸,泪凝向日黄。

奄忽薤露晞,杳冥泉夜长。

贤愚自修短,天色空苍苍。

铭旌敛归魂,荆棘生路傍。

门柳日萧索,穗帷掩空堂。

灯孤晦处明,高节殁后彰。

芳兰已灰烬,幕府留馀香。

常爱独坐尊,绣衣如雁行。

至今虚左位,言发泪沾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随阳雁歌送兄南游

塞鸿声声飞不住,终日南征向何处。

大漠穷阴多冱寒,分飞不得长怀安。

春去秋来年岁疾,湖南蓟北关山难。

寒飞万里胡天雪,夜度千门汉家月。

去住应多两地情,东西动作经年别。

南州风土复何如,春雁归时早寄书。

形式: 古风

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其十七)第十七拍

行尽胡天千万里,惟见黄沙白云起。

马饥跑雪衔草根,人渴敲冰饮流水。

燕山髣髴辨烽戍,鼙鼓如闻汉家垒。

努力前程是帝乡,生前免向胡中死。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