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其四)

天香吹下,烟霏成路。飒飒神光暗度。

桥边犹记泛槎人,看赤岸、苔痕如古。

长空皓月,小风斜露。寂寞江头独步。

人间何处得飘然,归梦入、梨花春雨。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鉴赏

这首诗是刘辰翁的《鹊桥仙》之四,创作于宋末元初时期。从艺术风格来看,它既保留了宋词婉约细腻的特点,又展现了元代豪放与冲淡的特色。

“天香吹下,烟霏成路。”开篇即以神奇的意象描绘出一幅仙境图景。天香随风飘落,如同云雾一般弥漫,形成了一条通向仙界的道路。这两句不仅塑造了一个超凡脱俗的环境,也为读者展开了想象的空间。

“飒飒神光暗度。”接下来的两句,则描写夜幕低垂中,一道飘渺的神秘之光悄然穿越。这里的“飒飒”形容声音,传递出一种轻柔而又不失神秘感的氛围。

“桥边犹记泛槎人,看赤岸、苔痕如古。”诗人在此通过对往昔情景的追忆,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缅怀和留恋。泛槎(泛舟)通常指的是游船,桥边的这段记忆显然是诗人心中难以忘怀的一幕。而“赤岸、苔痕如古”则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变迁。

“长空皓月,小风斜露。”这一对句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夜晚场景。皎洁的月亮悬挂在广阔的夜空之中,微弱的小风轻拂,星光下细雨如织,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也反映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寂寞江头独步。”诗人的孤独与淡泊在这里得到了体现。他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江边散步,享受那种超脱尘世的寂寞感,这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人间何处得飘然,归梦入、梨花春雨。”结尾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他希望能找到一个地方,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释放和飞扬。最后一句中的“梨花春雨”不仅是景物描写,也象征着一种柔美而纯净的情感世界。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鹊桥仙(其一)寿臞山母

看人掷果,看人罢织。难得团栾七夕。

蟠桃只在屋东头,庆西母、年开八帙。去年今日。

今年今日。添个曾孙抱膝。

人间乐事有多般,算此乐、人间第一。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鹊桥仙(其一)题陈敬之扇

乘鸾著色,痴蝇误拂。不及羲之醉墨。

偶然入手送东阳,便看取、薰时清适。

清风去暑,闲题当日。宰相纱笼谁识。

封丘门外定何人,这一点、瞒他不得。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鹊桥仙.自寿二首(其一)

轻风澹月,年年去路。谁识小年初度。

桥边曾弄碧莲花,悄不记、人间今古。

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依约凌波曾步。

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摘红英.赋花朝月晴

花朝月。朦胧别。朦胧也胜檐声咽。亲曾说。令人悦。

落花情绪,上坟时节。花阴雪。花阴灭。

柳风一似秋千掣。晴未决。晴还缺。

一番寒食,满村啼鴂。

形式: 词牌: 撷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