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其一)题陈敬之扇

乘鸾著色,痴蝇误拂。不及羲之醉墨。

偶然入手送东阳,便看取、薰时清适。

清风去暑,闲题当日。宰相纱笼谁识。

封丘门外定何人,这一点、瞒他不得。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翻译

乘坐鸾鸟形状的画作,痴心的苍蝇误触。比不上王羲之醉酒后挥毫泼墨。
这幅画偶然被我得到,就如东阳的美景,让人感到清新舒适。
清风驱散炎热,我在画上随意题字。这幅画装在纱笼中,又有谁能理解它的价值。
在封丘门外,这幅画的秘密藏不住,究竟会被谁发现呢?

注释

乘鸾:乘坐鸾鸟图案。
著色:着色绘画。
痴蝇:愚笨的苍蝇。
羲之:王羲之(书法家)。
醉墨:醉酒后挥毫泼墨。
入手:得到手。
送东阳:如同送往东阳的美景。
薰时清适:清新宜人的时刻。
清风去暑:清风消暑。
闲题:随意题写。
纱笼:用纱笼罩的画框。
封丘门外:某个地方(借指未知地点)。
定何人:到底会被谁发现。
瞒他不得:无法隐藏。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刘辰翁所作,名为《鹊桥仙(其一)题陈敬之扇》。诗中融合了对前人艺术成就的赞美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古代文人的雅致情怀。

"乘鸾著色,痴蝇误拂。" 这两句以神话中的仙鸟“乘鸾”和小虫“痴蝇”比喻画家在创作时的专注与投入,不经意间就完成了一幅佳作。

"不及羲之醉墨。" 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代画家羲之艺术造诣的推崇,羲之以醉酒挥洒成画,意境超凡。

"偶然入手送东阳,便看取、薰时清适。" 诗人偶得陈敬之扇,感慨系之,将其赠予东阳,希望他能欣赏其中的艺术韵味和清逸之情。

"清风去暑,闲题当日。"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凉爽气息中轻松地提笔作画,回忆那日的情景。

"宰相纱笼谁识。封丘门外定何人,这一点、瞒他不得。" 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当时权贵的批判,他们虽然身居高位,却无法真正理解艺术之美,这一点难以向他们隐瞒。

整首诗通过对画扇的题咏,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与个人情感的深刻体悟,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微妙批评。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鹊桥仙.自寿二首(其一)

轻风澹月,年年去路。谁识小年初度。

桥边曾弄碧莲花,悄不记、人间今古。

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依约凌波曾步。

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摘红英.赋花朝月晴

花朝月。朦胧别。朦胧也胜檐声咽。亲曾说。令人悦。

落花情绪,上坟时节。花阴雪。花阴灭。

柳风一似秋千掣。晴未决。晴还缺。

一番寒食,满村啼鴂。

形式: 词牌: 撷芳词

酹江月/念奴娇(其八)中秋,彭明叔别去赴永阳,夜集

团团桂影,怕人道、大地山河里许。

旧日影娥池未缺,惊断霓裳歌舞。

雪白长城,金明古驿,尽是乘槎路。

少年白发,自无八骏能去。

犹记流落荒滨,故人相过,共吹箫前度。

无酒无鱼空此客,昨夜留之不住。

睡起披衣,行吟坐对,又有重圆处。

不知今夕,那人有甚佳句。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酹江月/念奴娇(其二)赵氏席间即事,再用坡韵

四无谁语,待推窗、初见江南风物。

索笑巡檐无奈处,悄隔东邻一壁。

有酒如船,招呼满载,只欠枝头雪。

疏花冷眼,坐中都是词杰。

堪恨几日西郊,寻消问息,肯向吟边发。

著意相看,又恐是、六出幻成还灭。

恼恨儿童,攀翻顶戴,不到先生发。

明朝重省,初三知属谁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