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舟歌

自是赭桐人不知,山大舟名空陆离。

越王烽火开千树,石氏珊瑚碎万枝。

终年吐艳光相射,不待烛龙成不夜。

端阳日酷色逾鲜,虽黄未肯先红谢。

无数小花攒大花,玲珑雕出芙蓉砂。

一花动至百馀日,不老须君媚岁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山大舟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以“山大舟”为意象,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交织的画面。

首先,“自是赭桐人不知,山大舟名空陆离。”这两句诗运用了奇特的比喻手法,将“赭桐”比作山中的一艘大舟,虽然隐匿于深山之中,却依然以其独特的存在感吸引着人们的想象。这里的“赭桐”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而“山大舟”则寓意着在自然界的浩瀚中,生命个体虽微小,却拥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接着,“越王烽火开千树,石氏珊瑚碎万枝。”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通过“烽火”与“珊瑚”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多样性和生命力的顽强。烽火象征着战争与破坏,而珊瑚则代表了生命与美丽,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张力,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力量的对抗与和谐共存。

“终年吐艳光相射,不待烛龙成不夜。”这两句诗赞美了自然界的植物在一年四季中不断绽放,其光芒相互辉映,仿佛不需要人工的烛光就能照亮夜晚。这里不仅描绘了植物的美丽,更体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自我发光,展现出一种内在的活力与生命力。

最后,“端阳日酷色逾鲜,虽黄未肯先红谢。”这两句诗聚焦于端午节这一天,尽管天气炎热,但花朵的颜色反而更加鲜艳,即使黄色的花朵也不急于在红色之前凋谢。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生命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的颂扬。

“无数小花攒大花,玲珑雕出芙蓉砂。”这两句诗通过“小花攒大花”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花朵的密集与繁复,如同精美的雕刻艺术,展现了大自然的细腻与精致。

“一花动至百馀日,不老须君媚岁华。”最后一句诗表达了对花朵长久生命力的赞美,即使一朵花能持续开放百日之久,也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来增添岁月的光彩,强调了自然界的内在美与生命力的永恒。

综上所述,《山大舟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多样、美丽与坚韧,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和赞美。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后箪友篇

古之瓢饮巢与繇,颜渊亦以酌溪流。

彼皆苦叶匏所作,短颈大腹轻且浮。

系而不食经霜落,腰之深浅用亦优。

我之瓢与香瘿瘤,根之生结非香肉。

渣滓已化馀皮坚,黄熟未成苦面皱。

一柄屈折珠斗同,又如人胆刳空中。

就泉掐取日挹注,不用羸瓶多有功。

一勺于我亦已足,五石笑彼无所容。

平生与箪作一处,贫贱之交相尔汝。

匏瓜无匹箪其匹,中流千金吾不与。

未能长吸作鲸鱼,且复量腹为偃鼠。

所乐谁言不在兹,洋洋泌水吾香糈。

此瓢真是吾俦侣,五岳相携历寒暑。

中路与君恐非情,使箪无友长伶仃。

不及昔时太白老,鸬鹚之杓同死生。

箪友在君宁在我,久要于义乃云可。

木质轻微不足贵,遗君当致一金叵。

形式: 古风

嘉禾歌为广州刘太守寿

昔有贤太守,渔阳与颍川。

嘉禾麦两歧,颂声天下传。

一茎九穗今重见,我公德政谁不羡。

吐秀亦五七,衔滋露泫泫。

异母同颖与周同,成王将复馈我公。

充箱之实为公饭,上天所贶以报功。

父老纷纷上堂寿,持此嘉禾拜左右。

殷勤欲请归禾篇,家家管弦为公奏。

形式: 古风

惠州王太守入罗浮寻梅花村不得用子瞻松风亭下梅花诗原韵有作予为和之

水帘洞口梅花村,梅花不见馀冰魂。

美人已随明月没,依稀缟衣来黄昏。

翠羽啾嘈怨幽谷,白云黯淡愁荒园。

使君苦寻千万树,一冬冲雪忘寒温。

急须更植遍岩壑,依之吐纳扶桑暾。

尽教玉女插云髻,复为老人遮松门。

千秋梅花作汤沐,四百君当闻此言。

一罗一浮再开辟,花时招我倾清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水仙叹

往年水仙从吴来,四万馀本花尽开。

今年祗得四千本,十本一花无重台。

家家水仙苦不售,一钱一本谁买回。

人穷罕有好事者,生理萧条良可哀。

水仙天暖但生叶,天寒始见花含胎。

今岁广南颇风雪,冻伤无数桃与梅。

水仙苦寒亦不发,安得一夜春气回。

我心望春与花似,春来我心花亦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