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雪中篘酒,恰得三十六壶,乃酹黄山之神,而歌以侑之

酿秫小春月,取酒雪花晨。

漏壶插破浮蚁,涌起碧鳞鳞。

谁觉东风密至,更带梅香潜入,瓮里净无尘。

一见酒之面,便得酒之心。这番酒,□□□,未及宾。

黄山图就,旧日境界喜重新。

三十六峰云嶂,三十六溪烟水,三十六壶春。

寄语黄山道,我是境中人。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在农历小春时节酿酒,清晨雪花飘落时取酒。
壶中的酒液溢出,像浮蚁般泛起层层泡沫。
谁察觉到东风悄悄来临,还带来了梅花的香气,酒瓮里洁净无尘。
一见到酒的表面,就能感受到酒的精髓。这酒,还未开封,就已经让人心动。
完成黄山的画卷,重拾昔日的美景让我欣喜。
三十六座山峰云雾缭绕,三十六条溪流烟波浩渺,三十六壶春意盎然。
我向黄山诉说,我是这景色的一部分。

注释

秫:高粱。
浮蚁:酒面上的泡沫。
东风:春风。
梅香:梅花的香气。
净无尘:干净无杂质。
未及宾:尚未开封,未被品尝。
黄山图就:完成黄山的画作。
三十六峰:黄山的主峰。
云嶂:云雾缭绕的山峰。
境中人:置身其中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中酿酒的生动画面。诗人细腻地描述了取酒时的情景:在小春月光下,早晨的雪花纷飞之际,取出清冽的美酒。"漏壶插破浮蚁"一句,生动展示了酿酒过程中漏斗穿透浮动的酒渣,酒液涌起如碧绿色的鱼鳞般闪耀。

诗人接着写道,即便是细雨绵绵的东风,也带来了梅花的清香悄然融入其中,而瓮中的酒却保持着纯净无尘。这不仅形象地表达了酒的纯净,更隐喻了心灵的澄明和精神的洁净。"一见酒之面,便得酒之心"则是对这种纯净境界的赞叹,意味着在醉酒中获得了对美好事物的真切感受。

接下来的部分,诗人提到这次酿出的酒尚未及待客人享用,而他已沉浸于黄山图画中的旧日欢愉之境。三十六峰云雾缭绕、三十六溪烟水交织,以及三十六壶春意盎然,都是对美好景致的描绘,也是诗人情感世界的展现。

最后一句"我是境中人"则表明了诗人的自我定位,他已经完全融入并成为这片风景的一部分。整首诗通过对雪中酿酒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三)

尧舜去已远,稷契不重来。

周流天上地下,我马亦悠哉。

君向云中独立,知与何人相俟,孔盖逐风回。

长忆目成处,却苦别离催。被明月,佩宝璐,冠崔嵬。

可怜幼好奇服,年老在尘埃。

天地与吾同性,日月与吾同命,何事有馀哀。

故国空乔木,野鹿上高台。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灰]韵

水调歌头

听说古时月,皎洁胜今时。

今人但见今月,也道似琉璃。

君看少年眸子,那比婴儿神彩,投老又堪悲。

明月不再盛,玉斧亦何为。约东坡,招太白,试寻思。

凭谁斫却,里面桂影数千枝。

忆在无怀天上,仍向有虞宫殿,看月到陈隋。

别有一轮月,万古没成亏。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支]韵

水调歌头(其一)

寄语山阿子,何日出幽篁。

兰衣蕙带,为我独立万寻冈。

头上青天荡荡,足下白云霭霭,和气自悠扬。

一阵东风至,灵雨过南塘。招山鬼,吊河伯,俟东皇。

朱宫紫阙,何事宛在水中央。

长望龙辀雷驾,凭仗箫钟交鼓,宾日出扶桑。

我乃援北斗,子亦射天狼。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二)

谁与玩芳草,公子未西归。

天然脱去雕饰,秋水落芙蕖。

发轫朝兮东壁,弭节夕兮西极,故国入踌躇。

梦里不知路,南斗正扶疏。鸩不好,凤不利,忆三闾。

算来何事,苦道岁晏孰华余。

首拜东皇太乙,复次云君司命,高曳九霞裾。

山鬼正含睇,慕我欲何如。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