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宁之鹏南兄弟二首(其二)

一自干戈后,先庐几处存。

遽成豺虎峡,愁杀鹡鸰原。

岁酒空今夕,春风非故园。

忧来无避处,只是倚衡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寄宁之鹏南兄弟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战乱之后家园残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土深深的怀念和忧虑之情。

首联“一自干戈后,先庐几处存”,开篇即点明主题,战乱之后,家园何处安存?“干戈”象征战争,这里指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破坏与痛苦。“先庐”指的是祖先留下的宅第,此处暗含家园被毁之意。这两句以强烈的对比,展现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家园遭受的摧残。

颔联“遽成豺虎峡,愁杀鹡鸰原”,进一步描绘了战乱后的惨象。这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豺虎”象征着战争中的暴行和残酷,“鹡鸰”则是比喻兄弟之间的亲情。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战乱不仅摧毁了物质家园,也撕裂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兄弟间相隔如同豺虎峡谷,令人愁苦不堪。

颈联“岁酒空今夕,春风非故园”,将时间与空间的对比推向高潮。在战乱的年代,即使到了新年佳节,也无法享受团圆的喜悦,只能空对着酒杯,感叹时光流逝,岁月静好已成过往。而春天的到来,却无法唤回失去的故园,这不仅是对自然季节更替的感慨,更是对家园破碎、亲人离散的哀叹。

尾联“忧来无避处,只是倚衡门”,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在战乱的年代,忧愁无处可避,只能依靠着家门,寄托着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这一句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现状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乱对人们生活和心灵的巨大冲击,以及对和平与家园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郡斋守岁

守岁寒斋里,开盘试奠辛。

杯行犹是腊,酒醒即逢春。

天地长为客,风尘叹此身。

岁时追往事,独有老随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剑池送人

祖龙南狩年,拔剑当风立。

慷慨逞雄心,斫石石为入。

耿耿秋水光,棱棱铁花涩。

杀气缠蛟螭,腥痕凛原隰。

参差世祀移,寂寞威风戢。

要离去不顾,湛卢见之泣。

英图怅若兹,馀波眇谁挹?

茂宰歘骞腾,军容何翕习。

仗剑戍三边,斩首当几级。

惟国养甲兵,有忾须讨袭。

相期献馘归,此地共栖集。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登尧峰

已从■泉游,复向尧峰去。尧峰眇何所,氓俗不知处。

披拂强追寻,疲苶窘凌遽。

息喘倚茂松,济胜犯零露。

积石拥近蹊,飞岚护遥树。

仰观天宇垂,俯睨河流注。

石湖尚波澜,洞庭但烟雾。

游子多悲怀,触景增远慕。

微迹既漂泊,流年复迟暮。

半生仅一来,百龄能几度。

回驾怅难淹,又复首前路。

形式: 古风

游吴山承天观

石径趋巍宫,云甍倚层壁。

昔闻帝子游,今见羽人宅。

鳞居庭际拥,蜃阁窗外辟。

复岭曲且盘,乔林隐复直。

路萦赏心侣,谷馆咀芝客。

既近已欣觏,抚远亦惊觌。

离离越树青,渺渺海门白。

乘风迟来潮,倚月候归汐。

徘徊忆天险,俯仰誇地德。

于时将指使,暂此荡尘臆。

岂无犬马情,终负烟霞癖。

何当解朝组,相从隐仙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