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兴

一丝无补圣明朝,两鬓徒看长二毛。

自识淮阴非国士,由来康节是人豪。

时方多难容安枕?事已无能欲善刀。

越水东头寻旧隐,白云茅屋数峰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归兴》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所作,通过诗人对自身经历与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其对人生、社会以及个人价值的独到见解。

首联“一丝无补圣明朝,两鬓徒看长二毛。”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虽怀有报国之心,却无力改变国家现状的无奈与感慨。同时,通过“两鬓长二毛”这一形象描绘,暗示岁月流逝,年华不再,暗含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颔联“自识淮阴非国士,由来康节是人豪。”这里,诗人借历史人物淮阴侯韩信和北宋理学家邵雍(字康节)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定位。韩信虽为名将,但并非真正的国士;而邵雍则因其在哲学、数学等方面的卓越成就,被尊为豪杰。诗人以此自比,既谦逊地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又自豪地肯定了自己在特定领域的价值。

颈联“时方多难容安枕?事已无能欲善刀。”面对时代的动荡与挑战,诗人意识到不能安于现状,而是要积极应对,即使能力有限,也要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这体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尾联“越水东头寻旧隐,白云茅屋数峰高。”诗人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心灵的宁静之所。这里的“旧隐”象征着理想中的避世生活,与世俗的纷扰隔绝,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通过描绘白云缭绕、茅屋静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整体而言,《归兴》一诗不仅展现了王守仁深邃的思想与情感,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自我价值、社会责任以及理想生活的多重思考。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即事漫述四首(其一)

从来野兴只山林,翠壁丹梯处处寻。

一自浮名萦世网,遂令真诀负初心。

夜驰险寇天峰雪,秋虏强王汉水阴。

辛苦半生成底事?始怜庄舄亦哀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即事漫述四首(其二)

百战深秋始罢兵,六师冬尽尚南征。

诚微未足回天意,性僻还多拂世情。

烟水沧江从鹤好,风云溟海任龙争。

他年若访陶元亮,五柳新居在赤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即事漫述四首(其三)

窅窅深愁伴客居,江船风雨夜灯虚。

尚劳车驾臣多缺,无补疮痍术已疏。

亲老岂堪还远别,时危那得久无书。

明朝且就君平卜,要使吾心不负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即事漫述四首(其四)

茅茨松菊别多年,底事寒江尚客船?

强所不能儒作将,付之无奈数由天。

徒闻诸葛能兴汉,未必田单解误燕。

最羡渔翁閒事业,一竿明月一蓑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