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漫述四首(其四)

茅茨松菊别多年,底事寒江尚客船?

强所不能儒作将,付之无奈数由天。

徒闻诸葛能兴汉,未必田单解误燕。

最羡渔翁閒事业,一竿明月一蓑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文学家王守仁的《即事漫述四首》之一,通过对比自身与历史人物的境遇,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命运无奈的感慨。

首句“茅茨松菊别多年”,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隐居于自然之中的生活状态,以简朴的茅屋和松菊象征着清静高洁的生活环境。接下来,“底事寒江尚客船?”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他人仍在奔波劳碌、不得安逸的感慨,与自己闲适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强所不能儒作将,付之无奈数由天”两句,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有儒家的学识,却不得不在军事上有所作为,这并非自己的本愿,而是命运的安排。这里既有对自己身不由己的无奈,也暗含了对命运的深刻反思。

“徒闻诸葛能兴汉,未必田单解误燕”两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思考。诸葛亮辅佐刘备兴复汉室,而田单则被认为是误国之人。诗人在这里借古喻今,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对自己人生选择的一种反思。

最后,“最羡渔翁闲事业,一竿明月一蓑烟”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渔翁悠闲自在生活的羡慕。一竿钓鱼,明月相伴,蓑衣遮风,这样的生活简单而自由,正是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生活状态。通过这一对比,诗人不仅抒发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更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泊金山寺二首十月将趋行在(其一)

但过金山便一登,鸣钟出迓每劳僧。

云涛石壁深龙窟,风雨楼台迥佛灯。

难后诗怀全欲减,酒边孤兴尚堪凭。

岩梯未用妨苔滑,曾踏天峰雪栈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泊金山寺二首十月将趋行在(其二)

醉入江风酒易醒,片帆西去雨冥冥。

天回江汉留孤柱,地缺东南著此亭。

沙渚乱更新世态,峰峦不改旧时青。

舟人指点龙王庙,欲话前朝不忍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舟中至日

岁寒犹叹滞江滨,渐喜阳回大地春。

未有一丝添衮绣,谩提三尺净风尘。

丹心倍觉年来苦,白发从教镜里新。

若待完名始归隐,桃花笑杀武陵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阻风

冬江尽说风长北,偏我北来风便南。

未必天公真有意,却逢人事偶相参。

残农得暖堪登获,破屋多寒且曝檐。

果使困穷能稍济,不妨经月阻江潭。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