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天台禅鉴

逸兴东西自难卜,快可追风白花足。

巾飘飘,蓑蔌蔌。

每引三杯通道瓢,即陈一阕离尘曲。

独忘怀,人注目。

恐是秦渔来混俗,落花流水难拘束。

几度桃花春又复,戏玩人生荣与辱。

石火光中寄此生,故山休问归迟速。

东秦别后无行踪,忽见回辕自西蜀。

二十光阴一转头,新白已能班旧绿。

偶怀起灭寒生粟,盖亦超然坐观独。

便望云山归去来,无生之师在岩谷。

由禅而入从真修,休效诸山编语录。

如来藏里磨尼珠,走上玉炉光断续。

螺髻明,鹊巢惊。

向死生中脱死生,象罔得之方始灵。

扫除物我双何有,怀抱乾坤一混成。

十三位上窥忧喜,正法眼开无处避。

是时人道真仙子,方尚图中旧行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赠天台禅鉴》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通过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禅宗修行者的生活画卷。诗中以“逸兴”开篇,表达了对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如“巾飘飘,蓑蔌蔌”,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的衣着与行动,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每引三杯通道瓢,即陈一阕离尘曲”则体现了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简单的仪式或行为,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远离尘世的烦恼。这种生活态度,既是对传统禅宗精神的传承,也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独忘怀,人注目”一句,展现了修行者在人群中独善其身,不为外界所动,同时又吸引着众人的目光,成为人们心中的神秘存在。这种独特的存在感,既是对自己修行成果的自信,也是对世间万物的一种超然态度。

“恐是秦渔来混俗,落花流水难拘束”则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与世俗的对立,他们如同古代隐士一般,不愿被世俗所束缚,追求一种更为自由、更为纯净的生活方式。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几度桃花春又复,戏玩人生荣与辱”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生荣辱的淡然态度。在“石火光中寄此生”一句中,诗人将生命比作短暂的石火光,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鼓励人们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东秦别后无行踪,忽见回辕自西蜀”则描绘了修行者行踪不定、随缘而行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们对自由与未知的追求。而“新白已能班旧绿”则象征着岁月的流转与生命的更迭,无论年龄如何变化,内心的纯净与追求始终不变。

最后,“是时人道真仙子,方尚图中旧行止”一句,将修行者比作真正的仙子,不仅在现实世界中有着超凡脱俗的行为,更在心中保持着对真理的追求与执着。整首诗通过对修行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精神内涵与美学价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与内在平静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通道瓢吟

通道三杯太和好,已同五气谁能到。

渐造醉乡方自然,忽体杳冥如得道。

坐上一时能两忘,万缘既断非吾我。

须期有物浑成时,先自醉乡聊得耗。

若从泰定真相逢,含尽三才是怀抱。

道方丧物无閒愁,休管垂杨与芳草。

感怀偶向桃溪路,落花流水年年去。

仙家日月无古今,此景示人人不悟。

青衣为我折幽芳,待插陶巾访真侣。

笑而迎,寂而处,五行自是无寻处。

空将日月怨春风,日月乌能离得数。

但明结果自然成,到了无生无一句。

圣贤绝口自难言,愚众摇头谁可度。

青衣两畔长须后,骎骎小骏山间走。

光阴犹长渭川叟,幸有云山静中寿。

大道杯,自然斗。

天游杳杳长庚吟,天乐陶陶紫玄酒。

宛如对月成二人,九老图中有无有。

形式: 古风

谢庄颜延之吟

千里共明月,彼此惟月知。

音信虽不闻,有月难为询。

对月祇自恨,中夜还窥人。

姝子想无寐,瞻望应敷陈。

既然默默得心腑,那更徐徐入庭户。

因笑延之题,殁为长不归。

一息已云往,宁复为归期。

稚子亦自晓,安用延之持。

希逸辨既妄,徒泄延之非。

两诗寓意□□好,云海沈沈杳无耗。

红颜销尽那得闻,惟胜知之遇凶暴。

形式: 古风

喧犬行

禦恶不禦良,守实不守空。主人得犬胜高墉。

有尧汝喧喧,有蹠汝默默。主人得犬胜幽贼。

犬也徐有云,容犬对以臆。

犬为蹠守即吠尧,犬为尧守即吠蹠。

是则庸犬而已矣,比犬之良汝何益。

穿窬得间无人疑,丧家之犬将何之。

形式: 古风

懵鹰行

两翅一展秋云高,两睛四顾秋林肃。

狐兔忽落爪距下,肝脑须臾厌其腹。

是艺汝有固有性,是物汝得固有命。

韝上如何寄此身,休誇豪气与精神。

一雉死生非所必,有数存焉擒不获。

主人失意未可量,鹰也两失而行藏。

中陵自在无由乐,饱则翱翔饥则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