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五)

藕花满缶,莲房自拆。神通妙用,在于举拂。

童子何知,跪观戏龟。六用不藏,使之者谁。

形式: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名为《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之五。诗中描绘了龙眠居士所绘的十六位大阿罗汉之一的形象与精神境界。

“藕花满缶,莲房自拆”,以荷花盛开的景象开篇,象征着阿罗汉的清净与自在。荷花生长在淤泥之中,却能开出纯洁无瑕的花朵,比喻阿罗汉虽身处世间烦恼,却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超脱。

“神通妙用,在于举拂”,进一步揭示阿罗汉的非凡能力。这里的“举拂”可能是指挥动拂尘的动作,象征着阿罗汉通过智慧与修为,能够清除心中的杂念和障碍,达到心灵的净化与解脱。

“童子何知,跪观戏龟”,通过一个孩童对龟戏的观察,隐喻阿罗汉的智慧与洞察力。孩童无知,却能专注地观察自然界的细微之处,这与阿罗汉通过禅定与观察,洞察宇宙真理相呼应。

“六用不藏,使之者谁”,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阿罗汉智慧与修为的高度赞美。阿罗汉的六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不被隐藏,但究竟为何人赋予这样的力量,又或是自然法则使然,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阿罗汉形象的描绘与精神境界的赞颂,展现了佛教中对于智慧、修为与解脱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六)

老矣衰疲,背依禅板。读经可为,聊用遮眼。

植膝垂足,狮子衔花。杜其德机,岂有斯耶。

形式: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七)

宝珠腾空,光焰璀璨。谛玩无斁,有见皆幻。

堂堂风仪,龙象之姿。灵杵宝铎,往将加持。

形式: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八)

本无戒持,何尝有破。方便为说,三世因果。

服饰炜然,王者之妃。前跪谛听,善思念之。

形式: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九)

龙鱼秘怪,各有佛性。散花投经,出没游泳。

具大悲心,平等施之。往因妙力,人天之资。

形式: